《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模擬設計 > 設計應用 > 智能手機差異化關鍵取決于芯片的集成
智能手機差異化關鍵取決于芯片的集成
摘要: 在一場于美國舉行的技術研討會上(LinleyTechMobileConference),與會專家指出,芯片的集成將會是智能手機產品差異化的關鍵。而估計到2014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將達到6億支?!拔磥淼娜A強電子網電子元器件資訊提供最新的電子資訊,元器件資訊,LED資訊,IC資訊,非IC資訊,展會信息,這里是您了解最新的電子元器件信息的最佳平臺。
Abstract:
Key words :

 在一場于美國舉行的技術研討會上(Linley Tech Mobile Conference),與會專家指出,芯片的集成將會是手機" title="智能手機">智能手機產品差異化的關鍵。而估計到2014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將達到6億支。

    “未來的手機換機潮,將帶來3億支的智能手機需求;”該研討會主辦單位LinleyGroup的首席分析師Linley Gwennap表示:“智能手機設計業(yè)者的壓力,將來自于如何降低系統(tǒng)成本以因應成長中的、對低價格智能手機產品的需求,而芯片集成會是一個關鍵。

    Gwennap指出,智能手機芯片的集成將以應用處理器與基頻處理器的集成為主。估計到2014年,市面上將有近七成的智能手機是采用這類集成型芯片,這個比例在2010年是40%。

    集成型芯片也會是智能手機業(yè)者嘗試推出100美元平價產品時的關鍵,目標是新興市場。在此同時:“采用獨立應用處理器與基頻芯片的智能手機比例將逐漸減少,每年出貨量會低至8,000萬到1億支。

    “我們完全相信集成型芯片將會是推動智能手機市場成長的主力,”來自高通(Qualcomm)的資深經理RajTalluri也在會中表示,“我們對智能手機的價格等級進行過分析,發(fā)現(xiàn)該市場有超過五成的手機產品價格低于150美元,而且這個層級的市場一直在成長。”

    Talluri補充指出:“一旦廠商進入該等級市場,物料清單(BOM)恐怕就容不下獨立的應用處理器與數據機芯片。”

    Gwennap預言,LG、Motorola與Samsung等幾家功能型手機供應大廠,將會在下一輪智能手機成長商機中占據最佳優(yōu)勢。在芯片廠商部分,Qualcomm與Marvell是引領應用處理器/基頻芯片整合潮流的業(yè)者,Broadcom與ST Ericsson也不會在新一代集成型手機芯片供應行列中缺席。

    他指出,其中Qualcomm原本內含4顆IC的智能手機芯片組,將在2012年進化為數字、RF與模擬功能的3芯片方案。不過大多數的集成型智能手機芯片,可能實際上還是采用將多顆裸晶封裝在一起的方式。

    四核芯片會有過熱問題

    在應用處理器部分,今年雙核產品可說是橫掃智能手機應用市場。Nvidia以Tegra2處理器引領潮流,該芯片已經應用在LG的智能手機與Motorola的平板裝置中。Gwennap預期,接下來大約還會有半打來自各芯片大廠的雙核手機應用處理器進駐新系統(tǒng)。

    Nvidia在2月份展示了新一代四核Tegra3,此外Freescale與Qualcomm也宣布將推出類似的產品。但Gwennap指出,初期有部分四核處理器設計,在發(fā)熱溫度上會超出智能手機的限制,因此這類產品性能可能會打折,在表現(xiàn)上恐怕會不如預期。

    “因此四核芯片一開始會在平板裝置的應用上較成功,因為該類系統(tǒng)的散熱較佳;”Gwennap認為,四核芯片要到28納米工藝的版本才適合智能手機應用。

Qualcomm的Talluri則表示,四核本身不是問題,問題在于如何使用那些核。他強調,該公司的芯片能控制每個獨立核的頻率:“我們的四核處理器芯片會采用28納米工藝,而大部分的散熱問題在于芯片封裝技術──堆疊存儲器或是采用硅過孔。”

    據一位來自ARM的代表說法,該公司花費不少時間開發(fā)“快速閑置(rushtoidle)”技術,讓處理器芯片能快點完成任務然后去“睡覺”。但Gwennap指出,當處理器芯片全速運轉時,還是會消耗大量功率,而這通常也是會遇到過熱問題的時候。

    “在接下來一至兩年,Nvidia與Qualcomm將在應用處理器性能表現(xiàn)方面交鋒;TI則幾乎沒達到過那個境界。”Gwennap表示:“Broadcom的目標是訴求較低性能的主流平板裝置應用市場,以及功能型手機換機市場,并非高端市場──你不一定要成為芯片性能表現(xiàn)上的領先者,才能將產品推向市場。”

    至于Intel,該公司一直以來似乎想在智能手機市場找一個規(guī)模不大、但相對穩(wěn)當的著力點。Gwennap預期:“到2014年,Intel應該能以先進工藝技術供應具有相當競爭力的產品,這對該公司來說可能有機會進駐少量的智能手機產品,但創(chuàng)造軟件生態(tài)系統(tǒng)仍是其一大門檻。”

    移動3D圖形處理器(GPU)也在今年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由雙核芯片升級至四核版本,不過Gwennap指出,要衡量移動圖形處理器的性能表現(xiàn)仍是一項挑戰(zhàn),他呼吁業(yè)界制訂動圖形處理器的性能標準。

    Gwennap補充指出,配備新一代視頻引擎的硬件,將能以24frames/second的速度處理雙1080p視頻流的3D影像,或是以60frames/second的速度支持高畫質。要在低功耗的條件下完成這樣的任務,視頻引擎需要直接與系統(tǒng)存儲器連結,不經過CPU主機。

此內容為AET網站原創(chuàng),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