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模擬設計 > 市場分析 > 三大鐵證 昭示OLED電視時代加速逼近

三大鐵證 昭示OLED電視時代加速逼近

2012-06-04

近期,業(yè)界對于OLED電視的關注度逐漸升溫,一方面韓系企業(yè)已經率先推出了OLED電視量產機,而不僅僅是供展示的樣機,這給全世界電視廠商和消費者增添了信心;另一方面,人們對圖像還原效果的進一步需求,也加速了OLED電視的研發(fā)步伐。調查結果表明,選購電視時,人們對畫質的重視仍然居于首位,這種內在需求從未停止。最能推動OLED加速來臨的一個利好消息是,OLED面板關鍵技術已經實現(xiàn)突破,一直以來限制OLED電視走向普通消費者的價格瓶頸即將被清除。以上這些都昭示,OLED不再是口頭上的傳說,而是真真切切已經降臨。

主流電視廠商已奔向OLED

5月底,在摩納哥會議上,LG歐洲區(qū)業(yè)務負責人表示,LG將率先在歐洲地區(qū)發(fā)布55英寸OLED電視,型號為55EM9600。據(jù)外媒猜測,LG或在倫敦奧運會期間推出這一新品,借勢在西方推廣OLED電視業(yè)務。這臺OLED電視一旦上市,將成為全球上市的最大尺寸OLED電視。

這一革命性電視產品的推出,使得LG首次在歐洲地區(qū)領先競爭對手三星,成為電視技術的領導者。不過,LG在取得驕人戰(zhàn)績的同時三星并沒有停止追趕的腳步。

三星也已經悄悄推出一款55英寸OLED電視,型號為ES9500,不過三星并沒有公布在海外市場的售價。這款電視在畫質質量方面得到巨大提升,不過從厚度上來看,仍然比LG的55EM9600厚了近一倍。而且,三星的這款OLED電視采用紅、綠和藍色的成像技術,LG則在此基礎上加入了白色亞像素,可以推測,LG的OLED電視在亮度方面或許更勝一籌。

盡管三星尚未公布ES9500在全球的準確發(fā)售時間,只是表示將在今年下半年有售。但是,LG和三星將是首批實現(xiàn)OLED電視量產的兩家企業(yè)。

正當韓系全面領跑OLED電視的時候,日系傳統(tǒng)電視廠商并非視而不見。外媒5月24日報道,在全球電視領域同屬競爭對手關系的索尼與松下“握手言和”,表示將在電視業(yè)務方面攜手合作,共同研發(fā)新一代OLED電視顯示技術。

據(jù)悉,索尼想讓明年初就會上市的新Bravia系列電視產品,采用三星的OLED屏幕。事實上,短期內,索尼進軍OLED電視只能依靠外部合作,一方面是因為陷入虧損泥潭,無力承擔高昂的研發(fā)費用,另一方面,作為OLED關鍵配件的OLED面板技術被少數(shù)幾大面板廠壟斷,一段時間內,其他電視廠商只能向LG和三星兩家企業(yè)采購。

OLED電視雖然是一個全新的技術方向,但在OLED實現(xiàn)量產的過程中,傳統(tǒng)的電視廠商之間已經建立了微妙的即競爭又合作的關系,尤其是OLED面板的生產和采購領域。

5月,三星在蘇州的8.5代線以及LGD在廣州合資開辦的8.5代線相繼開工,業(yè)界認為,這兩條生產線主要用于生產OLED產品,或者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將流水線調整至OLED生產線。顯然,三星和LG已經開始為OLED電視時代的到來做好上游產業(yè)的準備,先從面板源頭掌控全球OLED電視的生產。

另外,松下也有意自產OLED面板,松下計劃在2年時間內,投入200-300億日元利用生產液晶面板的姬路工廠建立OLED面板的生產線。不過,松下將使用6代線技術,而不是8.5代線技術量產OLED屏幕,而且松下計劃在2015年全面實現(xiàn)量產,從時間上來看,要明顯晚于韓系廠商。

與此同時,在電視屏幕領域一直順風順水的夏普也在投入OLED技術的研發(fā)。但是夏普中國區(qū)CEO表示,雖然夏普也有相關的技術投入,不過從研發(fā)到實現(xiàn)量產仍有相當長的一段距離,因此夏普近期并沒有推出OLED電視的計劃。但可以分析,自從夏普與鴻海集團達成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后,夏普ˆこВ⊿DP)已經出現(xiàn)起死回生的跡象,而近期亦有傳言南京要建設10代線,即便夏普目前沒有向其提供技術支持,但如果OLED電視成為主流,夏普轉向OLED面板生產的可能性將大大提高。

OLED顯示技術是質的飛躍

LGD首席技術官曾表示,顯示市場的未來充滿了無限的可能,顯示技術的每一次進步都讓人興奮。實際上,對于電視而言,完美的畫質、精湛的視像還原技術、舒適的觀看享受是必不可少,這些都是電視不可缺少的必備組成元素。OLED就是推動電視向前邁進的全新顯示技術。

家電分析師梁振鵬認為,OLED電視是全球公認的下一代平板顯示技術的最佳方案。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觀點,是因為目前主流的液晶電視有一個致命缺陷,即液晶電視不能夠自發(fā)光,而是通過背光源燈泡發(fā)出的光照射液晶面板顯示出圖像。

據(jù)悉,這種發(fā)光形式帶來諸多視覺上限制,比如存在可視角度小、色彩鮮艷度不夠、色彩還原真實度不夠等一些先天性的問題。但是OLED顯示技術與傳統(tǒng)的LCD顯示方式不同,無需背光燈,具有自發(fā)光的特性,可以有效地解決液晶電視目前存在的圖像顯示缺陷。而且OLED顯示屏幕可以做得更輕更薄,整機重量大大降低,LG新推出的55EM9600型號OLED電視僅有20磅,約9公斤。

可以這樣簡單對OLED顯示技術做個定位:把液晶顯示技術、等離子PDP顯示技術、CRT顯示技術,這三個主流行、次流行和已經過時的顯示技術的所有優(yōu)點集中在一起,并拋棄大多數(shù)的缺點,就成了OLED顯示技術的主要特點。

目前,三星采用了一系列紅、綠和藍色OLED亞像素來創(chuàng)建圖像,可以調整其自身的發(fā)光像素,在顯示黑暗圖像上更有優(yōu)勢。而LG采用紅色,綠色和藍色過濾器覆蓋白色OLED,配合白色OLED亞像素(WOLED)來生成圖像,這樣就完善成為四色OLED顯示技術,還原度和亮度得到明顯改善。

據(jù)市場研究公司iSuppli最新發(fā)表的研究報告稱,得益于OLED完美的顯示優(yōu)勢,2013年全球OLED電視機出貨量將增長到280萬臺,復合年增長率為212.3%。從全球銷售收入看,2013年全球OLED電視機的銷售收入將增長到14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206.8%。

OLED電視成本逐步下降

一直以來,OLED電視高昂的售價成為限制其大范圍普及的障礙。三星和LG推出的OLED電視平均售價高達8000美金,幾乎十倍于一臺普通的液晶電視。以三星在韓國市場上銷售的ES9500型號OLED電視為例,其售價為100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5.4萬元,而三星近期主推的ES8000液晶智能電視不過在1.8萬元左右,幾乎相當于3臺最高端機型的售價。

但是并不能說OLED電視的成本不可降低,據(jù)悉占整機成本最大塊頭的OLED面板技術已經有了突破的跡象。

事實上,與占全球彩電市場八成以上的液晶技術比較,OLED顯示產品的結構、制備工藝更為簡潔。業(yè)內技術人士稱,OLED屬于主動放光,不需要背光源組件;同時,液晶和OLED的像素驅動方面都采用TFT或者類似結構,成本和工藝相似,因此OLED生產線能利用LCD生產線改造,整體前期投入會比LCD低三分之一到一半。這也正是為什么索尼選擇友達共同開發(fā)OLED電視的原因,理由是友達可以將大尺寸TFT產能轉換為OLED生產線。

另外,電視廠商對OLED技術本身的研發(fā)和創(chuàng)新也在持續(xù)進行。據(jù)悉,松下目前正研發(fā)利用印刷技術將有機材料涂布于面板上的生產技術,如果該技術能夠得到業(yè)界認可,那么OLED面板的生產成本將比三星目前的生產方式降低一半。最新消息是,松下已經著手通過姬路工廠6代線試產。

就目前來看,通過技術的革新生產OLED面板、轉換舊TFT-LCD生產線將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發(fā)展方向。以LGD為例,若是采用已折舊完畢的8.5代TFT-LCD生產線轉換成OLED生產線,其設備投資成本將大幅降低。

業(yè)內人士認為,除非有突破性的OLED面板技術涌現(xiàn),否則LCD導成OLED生產線很有可能是未來幾年大型OLED面板的主流方向。

而一旦OLED高昂的成本障礙被突破,那么其規(guī)?;l(fā)展潮流將勢不可擋,液晶電視產業(yè)將受到強烈沖擊,其市場份額的減少將比人們想象中的要快。調研機構數(shù)據(jù)表明,當OLED電視價格降至1.3-1.4倍于液晶電視價格,消費者就會選擇購買OLE電視。有業(yè)內人士表示,彩電市場的變化是極其迅速的,新技術的出現(xiàn)和應用速度都超出人們的經驗判斷,液晶電視取代顯像管電視僅用了10年時間,而未來三到五年,OLED就有望成為市場主流。

OLED電視到底能對電視產業(yè)造成多大影響,這完全取決于OLED自身技術的進步速度,但OLED作為下一代電視顯示技術的領導者地位已經不可動搖,如果不及早做好技術儲備和資源積累,未來必然要屈居人后。為此,中科院院士歐陽鐘燦說,應對OLED產業(yè)有必要進行前瞻性技術布局。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