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蘋果(Apple)可能將在2018年新款iPhone采用有機發(fā)光二極體(OLED)面板的傳言不斷。OLED面板有輕薄、可撓(Flexiable)的特性,目前雖須克服成本及電力消耗問題,但顯示功能及外型設計上的自由度皆高,外界預測蘋果有可能采用可撓式或折疊式(Foldable)OLED。以中長期來看,韓國可望成為最大OLED面板供應廠,日本及大陸廠也有機會。
日經科技(Nikkei Technology online)報導指出,蘋果若采用可撓式OLED面板,主要供貨來源預估將是三星顯示器(Samsung Display)先前擴廠的A3廠,以及樂金顯示器(LG Display;LGD)的G6廠。
但這兩大韓廠的產量,恐怕不足以供給iPhone所需的所有出貨量。日本顯示器(Japan Display;JDI)眼下正在石川工廠開發(fā)運用RGB蒸鍍制成的可撓式OLED,若想趕上2018年內供貨,最晚須在2016年中下決斷是否要投資OLED生產工廠。
大陸方面,以低溫多晶矽(LTPS)為主的OLED廠商,包括京東方成都B7廠、華星光電武漢T4廠、天馬微電子武漢G6廠。
若OLED竄起,液晶產業(yè)勢必首當其沖,影響甚大,激烈競爭之下,可能對價格出現(xiàn)負面影響。
目前各廠對OLED技術的掌握,JDI握有技術、友達已開始少量生產。陸廠雖已開始投入研究,但技術完成度尚低。至于較少涉足OLED的夏普(Sharp)及群創(chuàng),則明顯不利。以現(xiàn)況而言,臺灣、大陸、日本恐敵不過已掌握能力大量生產的韓國勢力。
材料業(yè)方面,有聚亞醯胺基板及發(fā)光材料較受看好。陣列(Array)、面板組裝(Cell)制程用到的大多數(shù)材料會受到牽連,模組(Module)制程則影響到背光相關及保護玻璃。另一方面,觸控面板可望On cell化,前景也看好。
設備方面,不管是液晶或OLED制程都少不了陣列基板,曝光機與陣列制程設備預料較不受到影響,波及到的恐怕是面板組裝及背光制程,遮罩及蒸鍍設備廠前景則相對樂觀。
從生產能力及成本面分析,比起全盤換成OLED,高階機種及新機種采用OLED的可能性較高,并可順著這個機會,推出兼具iPhone與iPad優(yōu)點的新機種。
不過,蘋果若果真有意在iPhone上采用折疊式OLED,在技術及成本面尚有突破空間。并且,蘋果本身大量投資液晶價值鏈,應該不至于全盤破壞其價值鏈,全面使用三星OLED面板。
總歸而言,目前液晶在精細度及功耗率仍保有一定優(yōu)勢,若因流傳蘋果將采用OLED就宣判液晶業(yè)末日到來,結論似乎下得太匆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