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虛擬現(xiàn)實)越來越火,無論是資本市場的表現(xiàn),還是相關話題的推送量,都暗示著虛擬現(xiàn)實已經(jīng)逐步侵入了主流消費者市場。VR 設備也層出不窮,例如被 Facebook 收購的 Oculus Rift、HTC 的 Vive,等等。
VR 技術是利用電腦或其他智能計算設備模擬產(chǎn)生一個三維空間的虛擬世界,提供用戶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的模擬,讓用戶如同身歷其境一般。
如今談及 VR 時,人們往往想到一些沉浸式的電腦游戲,然而實際上 VR 已經(jīng)慢慢滲透到多個行業(yè),除了游戲之外,還涉及電影、體育直播、社交網(wǎng)絡,等等。而本文主要介紹的是 VR 在新聞領域的應用。
VR 設備的研發(fā)為媒體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敘事方式,《紐約時報》、VICE 和 BBC 等媒體機構已經(jīng)開始嘗試使用 VR 技術進行報道,而這很可能開啟體驗式新聞的新時代。更讓人興奮的是,VR 對媒體而言還可能成為一個新的賺錢契機。VR 技術在新聞媒體中有諸多優(yōu)勢:
1.VR 技術可以幫助人們進一步了解新聞,因為它是另外一種講述故事的方式,這種信息傳播方式會吸引更多的年輕人。
2.如今視頻是新聞編輯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人們喜歡在視頻上接觸新東西,VR 技術可以讓讀者身臨其境。
2.使用 VR 技術讓 “看” 新聞更酷,讓用戶更有體驗感、參與感,有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過去的2015年,國內(nèi)外不少媒體也開始探索將 VR 應用于新聞傳播領域。
1、《山村里的幼兒園》
9月份,財新傳媒與聯(lián)合國、中國發(fā)展研究基金會合作發(fā)布的紀錄片《山村里的幼兒園》,則被視為國內(nèi)首部 VR 紀錄片。據(jù)了解,未來一年,財新傳媒還將出品一系列深度紀實的 VR 紀錄片。
2、《流離失所》
11月份,《紐約時報》宣布與 Google 合作,向該報訂閱者提供超過 100 萬個 Google Cardboard,并發(fā)布了自己的 App—— NYT VR。
《流離失所》(The Displaced)是《紐約時報》發(fā)布的一個 VR 短片,它講述了迫于戰(zhàn)爭而離鄉(xiāng)背井的難民兒童的故事。可以帶讀者去到他們自己無法抵達的地方。官方表示,未來將會繼續(xù)推出更多的 VR 新聞報道,涵蓋敘利亞難民營、埃博拉病毒幸存者等話題。
3、《香港動亂》
《香港動亂》是由應用制造商 Immersivly Ltd 打造的 VR 全景新聞視頻,它支持在三星 Gear 上觀看。
通過 VR 設備,人們可以看到在香港街頭形形色色的人群、讓人有身臨其境的體驗,并得知事件發(fā)生時香港市民的真實狀態(tài)。體驗者甚至可以真實地感受到人群的沖撞感,并全景瀏覽游行場面。
盡管 VR 能為讀者帶來全新的新聞閱讀體驗,但是有些題材不適宜運用 VR 技術。例如,暴力和災難在游戲中是很常見的,但是當這些場景離你很近時所產(chǎn)生的影響是不一樣的。
VR 技術能讓受眾感受到那些他們從未在其他媒體中體驗過的東西。試想一下,當觀看一名女性在紐約散步的場景時,男性用戶帶上 VR 設備體驗這個女性的心境,或許會產(chǎn)生奇妙的心理體驗。
此外,VR 也可以用于真實呈現(xiàn)一個老年癡呆患者、自閉癥患者、癌癥患者的生存狀況,或是重現(xiàn)失獨父母的心理歷程,等等
VR 技術帶來了新的信息傳播方式,也帶來了新的機遇。隨著人們對優(yōu)質(zhì)內(nèi)容的需求更甚從前,VR 技術逐漸深入到消費級,未來 VR 在消費者以及專業(yè)應用領域的影響會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