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杰,袁家德
?。ǜV荽髮W 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2)
摘要:設計了一種覆蓋北斗一代發(fā)射L頻段、接收S頻段、北斗二代B1頻段和GPS的L1頻段多頻圓極化微帶天線。天線采用疊層結構來實現(xiàn)多頻段的覆蓋,各頻段采用單點饋電的方式,利用輻射貼片切角實現(xiàn)天線的圓極化特性。天線進行了仿真設計、實物制作、指標測試和功能測試,結果表明,該天線工作帶寬、圓極化特性和增益均滿足衛(wèi)星導航終端天線的指標要求,能夠應用于北斗/GPS衛(wèi)星導航終端。
關鍵詞:北斗;GPS;導航終端;微帶天線;圓極化
0引言
全球衛(wèi)星導航定位系統(tǒng)為全球用戶提供高質(zhì)量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在經(jīng)濟、交通運輸和軍事領域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當前,美國的GPS定位系統(tǒng)已被廣泛應用,而中國的北斗導航系統(tǒng)在近幾年也越來越多地服務于社會,應用普及率正慢慢提高。為了提高定位精度和解決單一系統(tǒng)網(wǎng)絡覆蓋空白問題,未來的衛(wèi)星導航定位系統(tǒng)必然采用多種衛(wèi)星導航定位系統(tǒng)相兼容的模式[23]。
天線是衛(wèi)星導航定位系統(tǒng)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天線性能的好壞決定著衛(wèi)星導航定位系統(tǒng)能否正常發(fā)揮其作用和功能[4]。微帶天線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容易成型和饋電方式多樣化等優(yōu)點,被廣泛應用于衛(wèi)星導航終端中。但是,微帶天線也存在帶寬較窄的缺點,為了使天線能夠覆蓋多個不同的工作頻段,采用多層貼片疊層結構來實現(xiàn)多頻段的覆蓋。疊層結構并不是各層微帶天線簡單的疊加,各層微帶貼片之間會產(chǎn)生電磁干擾作用,從而使天線諧振頻率和軸比等參數(shù)發(fā)生變化[56]。
北斗一代導航定位系統(tǒng)具有有源定位和短報文通信的功能,在導航終端中L頻段作為天線的發(fā)射頻段,其天線輻射左旋圓極化波;S頻段作為天線的接收頻段,其天線輻射右旋圓極化波。北斗二代導航定位系統(tǒng)和GPS導航定位系統(tǒng)都屬于無源定位,北斗二代B1頻段和GPS的L1頻段都是接收頻段,其天線輻射右旋圓極化波[79]。
本文設計了一種覆蓋北斗一代收發(fā)頻段、北斗二代B1頻段和GPS的L1頻段的圓極化微帶天線,通過有限元電磁仿真軟件進行天線的設計仿真和參數(shù)優(yōu)化,并進行了實物制作,測試結果表明,該天線能夠很好地應用于導航終端。
1天線設計
本文采用厚度為1.6 mm,介電常數(shù)為4.4的FR4覆銅介質(zhì)板來設計每一層的天線。天線結構如圖1所示。底層為北斗二代B1頻段(中心頻點為1.561 GHz)和GPS的L1頻段(中心頻點為1.575 GHz)的天線單元,介質(zhì)邊長為60 mm,貼片邊長為44.9 mm,切角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邊為4.8 mm,饋電點距離中心為12.5 mm;中間層為北斗一代L頻段(中心頻點為1.615 68 GHz)天線單元,介質(zhì)邊長為42 mm,貼片邊長為39.7 mm,切角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邊為3.5 mm,饋電點距離中心11.8 mm,中間有4條寬度為1 mm的縫隙;頂層為北斗一代S頻段(中心頻點為2.491 75 GHz)的天線單元,介質(zhì)邊長為28 mm,貼片邊長為25.8 mm,切角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邊為3 mm,中間圓形開槽半徑為5.3 mm,通過長度為5.5 mm的微帶線將饋電點移至中心,來增加L頻段和S頻段天線的隔離度。
天線實物如圖2所示,3層天線單元分別通過蝕刻FR4雙面覆銅板來獲得貼片形狀,各層天線的饋電點分別連接50 Ω的MCX接頭,各層通過焊錫進行焊接。
2仿真與測試結果
2.1回波損耗
回波損耗是指在天線的接頭處的反射功率與入射功率的比值,反映了天線的阻抗匹配特性。圖3為天線回波損耗仿真與測試結果對比圖,其中實線為仿真曲線,虛線為測試曲線。從圖3(a)可以看出,測試S11曲線與仿真結果基本吻合,S11小于-10 dB的帶寬為45 MHz(1.554 5 GHz~1.599 5 GHz),覆蓋B1頻段的工作帶寬1.561 GHz±2 MHz和L1頻段的工作帶寬1.575 GHz±2 MHz。從圖3(b)可以看出,測試S11曲線有一個凸點,但帶寬也基本與仿真的一致,S11小于-10 dB的帶寬為72 MHz(1.568 5 GHz~1.640 5 GHz),覆蓋L頻段的工作帶寬1.615 68 GHz±4 MHz。從圖3(c)可以看出,測試S11曲線比仿真帶寬略小,S11小于-10 dB的帶寬為54 MHz(2.464 GHz~2.518 GHz),覆蓋S頻段的工作帶寬2.491 75 GHz±4 MHz。
2.2軸比
北斗和GPS天線都為圓極化天線,圓極化性能可以通過軸比來衡量,一般認為軸比小于3 dB的天線實現(xiàn)了較好的圓極化。圖4為天線軸比的仿真曲線圖,從圖中可以看出B1頻段的中心頻點1.561 GHz處的軸比為2.61 dB,L1頻段的中心頻點1.575 GHz處的軸比為4.58 GHz,L頻段的中心頻點1.615 68 GHz處的軸比為1.39 dB,S頻段的中心頻點2.491 75 GHz處的軸比為2.14 dB。由于單點饋電方式的微帶天線的軸比帶寬相對較小,B1/L1頻段無法同時兼顧軸比小于3 dB,因此設計的L1中心頻點的軸比盡量接近3 dB。而B1頻段、L頻段、S頻段的軸比都滿足北斗天線的設計要求。
2.3增益
天線的增益反映了天線的定向收益程度,天線的增益越高則天線的收發(fā)成功率也就越高。圖5為天線在φ=0°,θ=0°~360°平面上增益方向圖,實線為左旋極化增益,虛線為右旋極化增益。從圖5(a)可以看出,B1頻段中心頻點θ=0°方向上的右旋極化增益為1.78 dB,遠大于左旋極化增益,B1頻段天線輻射右旋圓極化波;從圖5(b)可以看出,L1頻段中心頻點θ=0°方向上的右旋極化增益為1.09 dB,遠大于左旋極化增益,L1頻段天線輻射右旋圓極化波;從圖5(c)可以看出,L頻段中心頻點θ=0°方向上的左旋極化增益為1.98 dB,遠大于右旋極化增益,L頻段天線輻射左旋圓極化波;從圖5(d)可以看出,S頻段中心頻點θ=0°方向上的右旋極化增益2.81 dB,遠大于左旋極化增益,S頻段天線輻射右旋圓極化波??梢?,本文設計的天線圓極化增益符合導航天線設計要求。
2.4功能測試
為驗證本文設計天線的可行性,對天線進行實際功能測試。天線連接北斗/GPS射頻模塊進行北斗一代定位測試和通信測試,北斗二代GPS定位測試。圖6為測試設備圖,圖7為測試結果圖。北斗一代定位測試成功,通信測
圖7天線測試結果圖試成功,表明天線能夠用于北斗一代定位和通信;北斗二代和GPS搜星數(shù)分別為4顆和7顆,定位效果良好,表明天線能夠用于北斗二代和GPS定位。
3結論
本文提出了一種應用于北斗/GPS導航系統(tǒng)的多頻圓極化微帶天線,該天線采用疊層結構設計,實現(xiàn)北斗一代收發(fā)頻段、北斗二代B1頻段和GPS的L1頻段的覆蓋,天線的仿真結果和功能測試結果表明,天線的性能良好,且天線使用較為普遍的FR4介質(zhì)板易于加工,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張維杰,陳歡,羅靜,等.基于北斗衛(wèi)星的機動衛(wèi)星通信地球站遠端技術支援系統(tǒng)研究[J].微型機與應用,2015,34(4):5860,63.
[2] 韓超, 陳麗, 杜黎明,等. 走向應用的北斗——回顧第三屆中國衛(wèi)星導航學術年會[J]. 全球定位系統(tǒng), 2013, 38(2): 8689.
?。?] 朱常其,孫希延,紀元法,等.北斗/GPS雙模射頻接收模組的設計與實現(xiàn)[J].電子技術應用,2014,40(5):3538.
?。?] Sun Chao, Zheng Huili, Zhang Lingfei, et al. A compact frequencyreconfigurable patch antenna for Beidou (COMPASS) navigation system[J]. 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 2014, 13(5):967970.
[5] 魏景輝, 朱艷玲, 黃朝暉. 一種小型化北斗四頻組合導航天線[J]. 中國新通信, 2014(21):9596.
?。?] Pan Zekun, Lin Weixin, Chu Qingxin. Compact widebeam circularlypolarized microstrip antenna with a parasitic ring for CNSS applica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2014, 62(5):28472850.
[7] 于家傲, 姜永金, 李有權,等. 小型化北斗導航圓極化天線研究[J]. 現(xiàn)代電子技術, 2014, 37(7):7981.
?。?] 桂小英, 裴進明. 導航終端雙頻圓極化天線的設計[J]. 安徽工程大學學報, 2013, 28(1):5658.
?。?] 沙永勝. 一種北斗手持機天線[J]. 電子世界, 2014 (1): 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