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技媒體Appleinsider長期撰稿人丹尼爾-愛倫-丹吉爾(DanielEran Dilger)日前撰文對蘋果手表的前世今生以及在公司產品線中的戰(zhàn)略地位進行了一番剖析。在他看來,盡管在許多人眼中的蘋果手表都只能算得上是一款失敗的產品,但這一產品的出現事實上已經成功改變了整個蘋果生態(tài)系統(tǒng)和產品線的格局,甚至完全可以被認作是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iPod級別產品。
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在大約15年前親自推出了iPod,這一產品能夠將Mac電腦中的音樂文件帶到你牛仔褲的口袋中。其中,音樂播放一直是這一設備的最主要功能,但這一設備也同樣支持用戶將自己的聯系人信息和日歷進行同步,蘋果甚至還在2006年推出的iPod中加入了圖庫、視頻播放和游戲等功能。
事實上,iPod在正式推出4年后才被真正意義上視為取得了成功。在此期間,蘋果學到了許多同產品生產相關的寶貴經驗,而這些經驗也在隨后被用到了2007年推出的iPhone中。
盡管iPhone在推出后就受到了市場熱捧,但蘋果還是一直在努力研發(fā)新版本的iPod產品。比如,最早于2005年問世的iPod Nano的身材在iPhone發(fā)布后依舊得到了大幅優(yōu)化,而且蘋果還為其加入了視頻播
在隨后的2010年,蘋果再次對iPod Nano的外觀設計進行了大幅改變,并啟用了全新的超袖珍設計方案,這一代iPod的最大特點就是采用了類似于iPhone和iPodTouch一樣的觸屏操作方案。
“它實在是太小了,我們甚至可以為其加入一個別針,這樣一來用戶就可以隨時帶著它出門了。”喬布斯當時說道。
值得一提的是,蘋果還在這一代iPod Nano中加入了加速傳感器,因此其可以完成諸如計步等簡單的健康跟蹤工作。
蘋果手表之于iPod Nano
需要指出的是,第六代iPod Nano的表帶其實是由第三方設計師們設計的,而蘋果在次年發(fā)現了消費者對于“佩戴”iPod Nano的巨大熱情后也給予了官方支持。
蘋果全球市場營銷高級副總裁菲兒-席勒(Phil Schiller)在一次發(fā)布會上表示,蘋果已經注意到了如今有許多第三方廠商開始為iPod Nano設計表帶,而公司也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想法,因此蘋果也為iPodNano設計了總共16個版本的時鐘界面供用戶在佩戴不同表帶時候進行選擇。
“為什么不這么做呢?”席勒當時反問道。
但令人頗為奇怪的是,蘋果在次年就取消了這一版本的iPod Nano,并用一款外形更加類似iPhone、擁有諸多原生應用(但沒有應用商店,搭載的也不是iOS系統(tǒng))的iPod進行替代。而且,蘋果直到現在也依舊在出售采用了這一設計方案的iPod,并在近期為其加入了更多配色選擇。
iPod nano手表神秘消失
蘋果在2012年突然決定取消第六代iPod Nano的經典造型在當時被廣泛認作是公司希望將更多資源放在iPhone和iPad這兩款產品上所作出的決定,因為當時iPod的銷量已經顯示出了嚴重的疲軟跡象。
事實上,iPod的銷量早在2009年就達到了頂峰,當時許多消費者都將目光放在了功能性更佳的iPod Touch或者iPhone上。不過,如果你現在回頭看看蘋果高管所透露出的一系列消息就會發(fā)現,有關蘋果手表的研發(fā)工作早在多年前就已經啟動,而這也讓我們不得不將其同第六代iPodNano手表的神秘消失聯想在了一起。
2013年早些時候,前Adobe首席技術官凱文-林奇(Kevin Lynch)加入蘋果,但當時人們并不清楚他在蘋果的具體職位,僅僅知道林奇在用戶界面設計領域有著豐富經驗。消息稱,林奇自2005年加入Adobe后在推進公司通過CreativeCloud進軍網絡出版以及跨平臺領域方面取得了功勛卓著的成績。而且,他也曾幫助設計了包括FrameMaker、Dreamweaver以及先鋒移動軟件公司General Magic的諸多產品界面。因此對蘋果而言,林奇正是他們想要的人才。
而且就在林奇加入蘋果的前幾個月,蘋果公司剛剛經歷了一次規(guī)模巨大的高層震蕩。在這一震蕩中,蘋果高級副總裁、iOS之父斯科特-福斯特(Scott Forstall)和蘋果零售團隊負責人、高級副總裁約翰-布洛威特(JohnBrowett)被迫離職。同時,公司高級副總裁鮑勃-曼斯菲爾德(Bob Mansfield)退出了管理層,并開始負責一個特別項目,直接向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匯報工作。
據悉,當時的林奇在加盟蘋果前就已經知道他會直接向曼斯菲爾德匯報,但并不清楚具體的產品。不過這也并不令人意外,因為當時的蘋果手表還僅僅處于概念設計,尚沒有進入硬件原型設計階段。
從以上種種跡象來看,蘋果似乎早在2011年就已經意識到了可穿戴手表設備的無限潛力,同時也認為單單憑借iPod Nano還無法牢牢掌控用戶的手腕區(qū)域這一事實。當時蘋果高管團隊的看法是,未來的可穿戴版本iPod需要能夠同iPhone進行無縫對接(而不是Mac),并在執(zhí)行某些任務上相比iPhone更具優(yōu)勢。
背后戰(zhàn)略
同許多人想象中的不同,蘋果沒有直接基于當年的iPod進行改造,而是選擇了另起一個新項目重新研發(fā)蘋果手表。而這一項目的最重要目標就是,打造出一款大多數消費者都想要的可穿戴手表設備,而不僅僅是針對科技極客所推出的新潮科技玩意兒。
這也就是說,未來的蘋果手表不僅需要擁有源自高端手表的材質選擇,更要為消費者提供許多時尚、價格適中的表帶材質。同時,蘋果手表工程師們不僅將許多iPod所缺失的基礎功能帶到了蘋果手表,還使得這一設備的續(xù)航時間滿足了日常消費者的一天所需。
2015年4月,蘋果正式發(fā)布了蘋果手表,其運動和普通版的售價分別為349-1099美元。根據Canalys給出的數據顯示,蘋果手表發(fā)布首年的總銷量為1200萬塊,相當于iPod在2014年的總銷量。而到了2015年財年,蘋果已經不在財報中單獨公布iPod的具體銷售數據,而是將其同AppleTV、蘋果手表整合在一起進行匯總。
同時,知名市場調研機構IDC似乎也在暗中幫助蘋果,該機構當時一直沒有急忙給出蘋果手表的預計銷售數據,這也就讓許多競爭對手不知道該效仿蘋果的哪款產品。去年秋天,IDC表示蘋果手表雖然單季度為公司帶來了14.4億美元的營收,但同業(yè)內領先企業(yè)依舊有著不少的差距。
對此,公司CEO庫克曾不止一次的表示蘋果并不懼怕旗下產品同質化競爭的出現,反而會積極擁抱這一現狀。其中最明顯的一個例子是,如今蘋果已經推出了極有可能同Mac產線相互競爭的iPad Pro產品,但我們并沒有聽到公司內部傳出任何不和諧的聲音。
事實上,在蘋果手表推出之初,許多分析人士都不解蘋果為什么要花費這么多精力開發(fā)出一款全新產品,而這一產品的單位銷量幾乎不可能會超過iPhone或者iPad。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蘋果手表也可以被認作為第六代iPod Nano的繼任者,同時也可以通過諸如Continuity和ApplePay這些功能來進一步加強公司其他產品的市場活力。
從蘋果手表的發(fā)售過程中,蘋果學到了如何營銷一款時尚科技產品的寶貴經驗,而這一經驗則必將對蘋果未來進入全新市場帶來巨大好處。就拿該公司有可能進軍的汽車市場而言,銷售汽車產品同手表銷售似乎也有著不少的共同之處。
喬布斯曾經說過:“我認為,如果你做了某些事,結果順利圓滿,那么你應該選擇轉去做別的事情,別專注在美好的事情上太久,你需要持續(xù)尋找自己的下一個目標?!?/p>
事實上,近期的蘋果也正是這么做的。該公司并沒有一味沉迷于推出新款iPod來獲得穩(wěn)定銷量,而是投身于研發(fā)一款更加便攜的設備來進軍一個全新市場。即便這一產品的真實銷量或許不盡如人意,但也已經為蘋果取得了戰(zhàn)略成功。而且,我們認為蘋果對于蘋果手表的打算也遠非這么簡單。
有數據顯示,蘋果手表單在去年就為蘋果帶來了70億美元營收,而這一表現甚至已經超過了Amazon Fire、Google Nexus、Nest以及MicrosoftSurface這些硬件產品之和。當然,我們幾乎可以肯定會在下月召開的“全球開發(fā)者大會”上看到有關蘋果手表、WatchOS未來發(fā)展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