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劍強,陳爾奎,黃孝鵬,陳煊之
?。ㄉ綎|科技大學 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山東 青島 266590)
摘要:為了提高風能的利用率,采用了三相不可控整流電路和Cuk斬波電路為主要拓撲,通過改變Cuk電路的PWM占空比動態(tài)地調整其輸出電壓,采用擾動觀測法的最大功率跟蹤(MPPT)控制,實現(xiàn)風力發(fā)電機的最大功率跟蹤。最后,利用仿真工具MATLAB中的S-Function功能函數(shù)編寫基于擾動觀測法的MPPT控制算法,結合Simulink平臺搭建的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進行仿真。仿真結果表明,該方法能夠快速實現(xiàn)最大功率跟蹤,具有良好的動態(tài)性能。
關鍵詞: 最大功率跟蹤; Cuk電路; S-Function; MATLAB
0引言
隨著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匱乏和人們對可再生清潔能源越來越關注,風力發(fā)電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在電力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中,風能利用率是風力發(fā)電的一個重要指標。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的最大功率跟蹤的目標就是跟蹤風速的變化,實時獲得最大的葉尖速比,從而得到該風速條件下的最大風力利用系數(shù),實現(xiàn)最大風能跟蹤。本文就是在此思路的基礎上,通過對Cuk電路輸出電流電壓的實時檢測,調整其PWM占空比,實現(xiàn)最大葉尖速比的跟蹤,達到風能的最大利用。最終,利用MATLAB/Simulink平臺搭建以三相不可控整流電路和Cuk斬波電路為主拓撲的電路進行仿真,驗證該方法的可靠性。
1風速的模擬
風作為風力發(fā)電的原動力,直接決定了風力機的動態(tài)性能。因此在研究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的過程中需要對其進行適當?shù)哪M。為了更好地模擬風速,為后續(xù)的仿真提供方便,通常用基本風Vbase、漸變風Vgust、階躍風Vstep、隨機風Vrandom構成的組合風[12]來模擬風速V。
式中,t1、t1r分別表示階躍風、漸變風的起始時間;ts、tr分別表示階躍風、漸變風的持續(xù)時間;Vsmax、Vgmax分別表示階躍風、漸變風的最大值;φi表示隨機風相角;Sv(ωi)表示風速譜密度函數(shù)。
根據(jù)上述分析,利用Simulink工具搭建的風速模型如圖1所示。
2風力機的建模及最大功率控制策略
風力機運行過程中,其將風能轉化為機械能可以看做是一個復雜的動力學過程。從空氣動力學的基本描述得知,風力機從風能中吸收的功率為:
式中,ρ為空氣密度,單位kg/m3;r為風力機的葉片半徑,單位m/s;Cp(λ,β)為風能利用系數(shù),其值的大小表示風力機利用風能的效率,其表達式業(yè)內一般用式(1)表示;λ表示葉尖速比,由風速和風力機的轉速共同決定,其表達式如(3)。
轉速(CP ω) 曲線根據(jù)式(1)、(2),可以畫出風能利用系數(shù)—轉速曲線(如圖2),功率—轉速曲線(如圖3)。由風能利用系數(shù)與葉尖速比之間的關系分析可知,在風速一定的情況下,存在一個最佳的轉速ωopt(即最佳葉尖速比時),使得風力機能夠獲得最大的風力利用系數(shù)Cp,此時風力機功率具有最大值。據(jù)此,當風速發(fā)生變化時,通過調節(jié)風力機的轉速,讓葉尖速比保持在最佳葉尖速比的狀態(tài),就可以實現(xiàn)最大功率跟蹤。
3基于占空比最大功率跟蹤策略
為了研究不可控+Cuk電路輸入輸出特性的變化對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的影響,利用圖4所示的等效模型進行分析[3 4]。
圖4中,前半部分的永磁同步發(fā)電機與不可控整流橋相連接部分,將交流電轉化為直流電,整流過程的前后功率不變:
其中,Udc、Idc分別表示整流直流側的電壓、電流;Ug、Ig分別表示交流相電壓、相電流。本文將不可控整流器的交流側交流連接位置的線電壓的峰值定義為Upmax,則直流側的值為:
由前面的式(3)、(4)可得:
在Cuk電路中,根據(jù)其工作原理,可以推導出電壓、電流與占空比三者之間的數(shù)學關系。當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時,Buck電路電容C上的電壓基本保持不變,為UC1,且電感L1和L2上的電壓在一個周期內充電放電的和為零[5]。
對于電感L1,在導通期間,;在關斷期間,所以有:
對于電感L2,在導通期間;在關斷期間,所以有:
由式(3)、(4)得:
根據(jù)式(10)、(11)可得:
RL可以看作Cuk電路與負載的等效阻抗,通過前面的分析可以得到,不可控整流橋后面的電路可以看成一個等效阻抗為RL的簡單電路,但是此時的負載電路與可控開關的占空比α相關。通過調節(jié)可控開關的占空比來調節(jié)電路中電感上的電流值,從而實現(xiàn)最大功率控制。
4基于S-Function函數(shù)實現(xiàn)的MPPT控制
MPPT控制的原理:采樣t時刻的Cuk電路的輸出電壓、電流并計算該時刻的輸出功率Pt(n),與前一時刻的輸出功率pt(n-1)進行比較,若pt(n)-pt(n-1)<0,則轉速的擾動值變號,將前一時刻的轉速值與轉速的干擾值相加,得到這個時刻的轉速值。根據(jù)上面的分析,整個過程都是通過改變開關的占空比
來實現(xiàn)的。在整個系統(tǒng)運行的過程中,當Cuk電路的占空比發(fā)生變化時就會使發(fā)電機定子側的電流發(fā)生變化[6 7]。當其占空比增大時,發(fā)電機定子側的電流也隨之增加,轉速減小,發(fā)電機將運行在最大功率點處,即當風速不變,風力機的輸出功率也會增加,實現(xiàn)風力機的最大功率跟蹤。其MPPT控制流程圖如圖5所示。
在MATLAB仿真平臺下,最大風能跟蹤算法可以利用平臺的S函數(shù)輕松實現(xiàn)。S函數(shù)是對一個動態(tài)系統(tǒng)的計算機程序語言描述,它是MATLAB所具有的一種特殊的調用語法,利用它編寫的函數(shù)可以與ODE求解器進行交互式計算[8 9]。
這種交互同求解器與Simulink內建模塊之間的交互具有很大的相似之處。S函數(shù)的形式非常全面,它主要包括連續(xù)、離散和混合三種系統(tǒng),所以說,大部分的Simulink模型都能夠用S函數(shù)來進行描述[10]。利用該仿真軟件平臺UserDefined Functions庫,能夠將S函數(shù)很容易地加進Simulink模型中。在該系統(tǒng)中,設置狀態(tài)變量x的初始值為x=[0,0.001,0.48],分別表示功率、步長、占空比的初始值。通過采集Cuk電路輸出的電壓電流,在更新函數(shù)中不斷進行采樣更新上述各值。
5仿真結果
本文利用具有強大功能的MATLAB/Simulink仿真軟件對上述探討的模型進行仿真驗證。整個系統(tǒng)的模型如圖6所示。該模型主要由風速模塊、風力機、永磁同步發(fā)電機、SFunction編程函數(shù)編寫的MPPT函數(shù)、Cuk電路等主要模塊構成。其中采用的Cuk電路具有輸入、輸出紋波小,輸出電壓范圍寬的特點。本文采用的仿真參數(shù)如下:
風力機額定功率為5 kW, 葉片半徑取1.2 m,最大風能利用系數(shù)為0.48,槳葉節(jié)距角取0;永磁發(fā)電機額定功率為5 kW,d軸、q軸的電感取0.3 mH,磁鏈大小取0.5 Wb,極對數(shù)取14,電感L1取2.5 mH,電感L2取2 300 mH,電容C1取470 μF,負載濾波電容C2為470 μF,負載R取80 kΩ,電源的開關頻率為10 kHz。
初始給定基本風速為4 m/s,陣風開始的時間為t=2 s,陣風的最大值為6 m/s,陣風持續(xù)的時間為3 s,階躍風開始時間為t=5 s,階躍風的最大值為4 m/s,階躍風持續(xù)時間為2 s,隨機風伴隨在整個過程中。對整個系統(tǒng)在仿真平臺上進行仿真,得出仿真結果如圖7、8所示。
6結論
本文通過MATLAB/Simulink平臺及S-Function函數(shù),利用改變占空比對Cuk電路進行控制,從而實現(xiàn)了風力機的最大功率跟蹤。通過仿真可以驗證,該方法能夠快速實現(xiàn)最大功率跟蹤,具有良好的動態(tài)性能。
參考文獻
?。?] 王兆安,黃俊.電力電子技術(第5版)[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9.
[2] 張蔚,王岳,楊奕.直驅永磁同步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的研究[J].制造業(yè)自動化,2012,34(7):14.
?。?] 李揚.永磁直驅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的模擬仿真及MPPT方法研究[D].秦皇島:燕山大學,2010.
?。?] 吳昊天.永磁直驅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并網(wǎng)控制策略研究[D].鞍山:遼寧科技大學,2013.
?。?] 李賀冰,袁杰萍,孔俊霞.Simulink通訊仿真教程[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6.
?。?] 張蓮,胡小倩,王士彬.現(xiàn)代控制理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7] VEAS D R, DIXON J W,OOI B T. A novel load current control method for a leading power factor voltage source PWM rectifier[J]. 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Electronics, 1994,9(2):152160.
?。?] CHOI J W,SUL S K. New current control conceptminimum time current control in the threephase PWM conveter[J]. 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Electronic,1997,12 (1): 122133.
?。?] TEZ E S. A simple understanding of fieldorientation for AC motor control[C]. Vector Control and Direct Torque Control of Induction Motors, IEEE Colloquium, 1995:3/13/4.
[10] Zhang Jianzhong,Cheng Ming, Chen Zhe.Pitch angle control for variable speed wind turbines[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 Utility Deregulation and Restructuring and Power Technologies,2008.Nanjing,2008:26912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