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模擬設計 > 業(yè)界動態(tài) > “風云四號”衛(wèi)星交付使用 微信啟動頁變臉的背后是國力的日益強盛

“風云四號”衛(wèi)星交付使用 微信啟動頁變臉的背后是國力的日益強盛

2017-09-28

中國國力在強盛,正如那位科研人員所說,即便為此奮斗一生,也值!

從昨天17時開始,為慶?!?a class="innerlink" href="http://theprogrammingfactory.com/tags/風云四號" title="風云四號" target="_blank">風云四號”正式交付用戶投入使用,微信啟動頁開始“變臉”,由此前的JPG靜態(tài)圖換成了GIF動態(tài)圖片,這也是微信6年來首次“換臉”。

騰訊方面介紹,此次變臉將持續(xù)4天,過后將恢復原樣。還沒有體驗到的你,還不趕緊去看看!

“風云四號”衛(wèi)星交付使用,微信啟動頁變臉的背后是國力的日益強盛

眾所周知,此前微信客戶端啟動頁是一張地球全面圖,而地球視覺中心的位置,正是非洲大陸。騰訊方面曾表示,非洲大陸是人類文明的起源地,將非洲上空的云圖作為啟動頁的背景圖,是希望將‘起源’之意賦予啟動頁面。因為人類的出現(xiàn),才有了溝通的存在和意義。正是因為有了這張有“意境”的圖,很多用戶在一開始使用微信時就對其有了好感。

1506477319975068740.png

但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這張圖地球部分的素材取自于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公開的第一張完整的地球照片——藍色彈珠,是1972年阿波羅17號飛船上的宇航員從距離地球4.5萬公里外拍攝的,而這張照片也是人類第一次從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全貌。

而更不為人所知的是,1972年后,NASA雖然多次拍攝了完整的地球照片,卻都大同小異,或是合成的效果圖,并沒有“新圖”面世。直到2015年2月,NASA為持續(xù)觀測地球向陽面,發(fā)射了深空氣候監(jiān)測衛(wèi)星(DSCOVR),在離地球160萬公里之外的地方,該衛(wèi)星拍下了一張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的全新的地球陽面照。足見此類照片的來之不易。

“風云四號”的科研人員表示,這輩子能夠啃下這塊讓美國、歐洲都知難而退的硬骨頭,值了!

以一己之身聚集了兩顆衛(wèi)星的功能,我國氣象衛(wèi)星已成功更新?lián)Q代

1506477500859046972.jpg

“風云四號”于去年12月發(fā)射升空,此次正式交付,是中國靜止軌道氣象衛(wèi)星從第一代(風云二號)跨越至第二代的首發(fā)星,標志著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wèi)星觀測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更新?lián)Q代。

據了解,“風云四號”搭載了全球首個大氣垂直探測儀,且是全球首個在一顆衛(wèi)星上一次性搭載了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干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閃電成像儀、和空間天氣儀器包。行業(yè)人士表示,由于垂直探測儀器和成像觀測儀器會相互干擾,歐洲各國一直是將這兩者分別搭載在兩顆衛(wèi)星上以解決這一難題的??梢哉f,“風云四號”以一己之身聚集了兩顆衛(wèi)星的功能。

中國工程院院士許健民表示,這是我國首顆靜止軌道上三軸穩(wěn)定的定量遙感衛(wèi)星,它讓我國靜止軌道閃電成像觀測成為了現(xiàn)實。

微信啟動頁的“變臉”,或將成為我國民企“上天”的開端

從微信客戶端啟動頁看,該“變臉”動圖為氣象云圖,畫面從非洲大陸逐漸過渡到了華夏文明起源地——中國。

騰訊方面表示,他們將通過微信等平臺和各形式的媒體資源,進一步加強其在天氣預報、衛(wèi)星云圖等方面的服務、科普活動,并擴大受眾覆蓋面。不久,用戶就可以通過微信公眾閱讀到由氣象專家編寫的氣象科普知識,收看相關氣象視頻直播并及時收到惡劣天氣狀況預警信息等??梢哉f,這是我國航空航天領域與民營企業(yè)的一大合作盛事。

此外,“風云四號”在研發(fā)過程中,由于激光器、分光計等器件的制造難度大,國外廠商不愿接手,研發(fā)團隊只得與國內廠商合作,自己設計、自己研制,在不斷摸索中改進技術,最終讓衛(wèi)星飛上了天。

可以看到,隨著我國航空航天行業(yè)的發(fā)展,其已不再如我們此前所想,是一個只存在在新聞中,可望而不可即的領域了。雖然該行業(yè)對于技術、材料、制造工藝等方面的要求依然極高,但卻不再難以攻克。

而在航天器研發(fā)進步的同時,各相關民營企業(yè)也在與其一起進步,不論是在前期的技術研發(fā)與制造方面,還是在實際應用落地上,都有了跨越性的發(fā)展?!帮L云四號”的正式交付用戶投入使用,讓民營企業(yè)“飛上了天”,也讓航空航天領域離大眾生活更進了一步。

總結

微信啟動頁變臉絕對不只是畫面的改變,在這背后,是科研人員十數年的奮斗與汗水。航空航天領域即便是塊硬骨頭,中國也正在一步步的啃下它。

而對于我們來說,航空航天應用的落地是這一高精尖領域走進大眾的第一步,也是多方同力合作的結果。中國國力在強盛,正如那位科研人員所說,即便為此奮斗一生,也值!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