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電子元件 > 業(yè)界動態(tài) > 武漢“千億”弘芯停擺,南京“百億”德科碼破產,造芯熱下的瘋狂投機人!

武漢“千億”弘芯停擺,南京“百億”德科碼破產,造芯熱下的瘋狂投機人!

2020-09-01
來源:深科技

  2020年伊始,美國加大對華為制裁,徹底對華為斷供芯片,點燃了中國的造芯熱火。

  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涌現(xiàn)了寒武紀、中芯國際、粵芯半導體、海思半導體四家明星企業(yè)。

  中芯國際登陸科創(chuàng)板,造就5000億市值;寒武紀緊隨其后,拿下700億市值。資本市場的積極追捧,掀起了一股全國造芯的投資熱潮。

  一線城市已初具規(guī)模,二三線城市也開始大干快上。

  江蘇、安徽、浙江、山東,成為了二線城市造芯的排頭兵。據不完全統(tǒng)計,2020年上半年,這4個省份的24個非一線城市,簽約超過20個半導體項目,簽約金額達到了1600億元。

  上半年各省市半導體項目簽約金額排名(圖源:CB Insights)

  然而,就在各地瘋狂上馬半導體項目的同時,卻出現(xiàn)了一些地方半導體項目停擺、破產的消息。

  武漢弘芯半導體,號稱千億投資,臺積電技術大牛執(zhí)掌。但成立僅僅三年,就被曝出項目欠薪停擺。武漢弘芯將大陸唯一一臺,價值5億多元,能夠生產7nm芯片的光刻機,拿去銀行抵押續(xù)命。

  無獨有偶,2015年成立的南京德科碼,官宣總投資30億美金,如今淪落為“欠薪、欠款、欠稅”的三欠公司,并于今年7月份提交了破產申請。

  兩家造芯企業(yè)黯然收場,不禁讓人疑竇叢生。如此規(guī)模宏大的投資,為何毀于造芯熱潮?民間資本造芯,是真造芯,還是騙政府投資?

  在深入細究之后發(fā)現(xiàn),一片全民造芯熱潮之下,第一批造芯投機人露出了馬腳!

  一、

  2010年,以色列芯片巨頭TowerJazz要關閉日本一家工廠。有一個名叫李睿為的男子,由于他公司有些產品請中芯國際代工,認識中芯國際的人。

  李睿為從中撮合,讓中芯國際接盤了這家工廠的設備。這次成功的拉皮條,讓他積累了芯片行業(yè)的資源。

  2014年,國務院印發(fā)《國家集成電路產業(yè)發(fā)展推進綱要》,各地政府響應國家意志,紛紛出臺集成電路產業(yè)相關扶持政策,包括北京、上海、江蘇、浙江、河南、安徽、湖北等。

  真假民間資本也聞風而動,紛紛與地方政府成立公司,投身集成電路產業(yè)。

  建設芯片廠有很高的門檻,地方政府招商引資人也不完全懂,在芯片產業(yè)有一定資源的李睿為,看到了其中的巨大機會。

  李睿為來到江蘇,同時在南京和淮安尋找機會。最早在2015年,李睿為在南京注冊成立了南京德科碼;2016年1月,又在淮安成立了淮安德科碼。

  很快,李睿為就與淮安達成了合作,淮安德科碼總投資150億元,一期為年產24萬片12英吋半導體芯片晶圓廠。

  淮安德科碼最先破土動工,2016年3月就開始開工建設了。

  僅僅3個月后,也即2016年6月,李睿為又和南京達成了實質性的合作。南京、南京德科碼以及TowerJazz宣布合作,一期建設一座8寸晶圓廠,二期為一座8寸晶圓廠和一座14寸晶圓廠,總投資30億美元。

  淮安項目動工了,就要花錢,按原計劃,李睿為需要出資4000萬元,但他卻一分錢也不愿拿出來。

  沒有按照承諾出資,李睿為和當地關系惡化,后來李睿為出局。

  淮安德科碼因此停工,李睿為馬上起訴,不允許淮安使用“德科碼”名字。后為淮安德科碼改名“德淮半導體”,李睿為拿了幾百萬的補償了事。當地政府出資后,德淮半導體才重新動工。

  在南京德科碼,李睿為故伎重演,從之前的補償款中拿了100萬資金投資,剩下的資金又要當地出。

  當地出了2.5億元,前期的工程建設費用、供應物料的費用,則全部由總包中建二局和供應商墊付。燒錢的速度遠遠超過當地的資金供應,矛盾又再一次爆發(fā)。

  李睿為沒有資金,也沒有想投錢,更沒有融資能力。南京德科碼本來沒有團隊、沒有技術、沒有人才,幾乎全部靠引進。

  為了引進技術,2017年8月,南京德科碼花了1800萬美元購買TowerJazz的專利授權;2019年3月,又花了900萬美元,用以支付TowerJazz的技術授權費。

  兩次支付巨額技術費用,直接將當地的資金消耗光。南京德科碼又從全國挖來了100號人,原計劃招聘2000多人,但已有的資金連100多的工資都開始拖欠。

  眼看情勢不妙,李睿為又如法炮制,跑到寧波奉化講造芯故事,又和當地成立了“承興半導體”。當地出資700萬元之后,李睿為又不管了,項目也因此黃了。

  南京德科碼陷入泥潭,飽受資金鏈斷裂之苦時,淮安的德淮半導體,也遭受著同樣的套路。

  光是購買技術服務費用,德淮半導體耗資4.5億元;為了引進人才,高管年薪百萬以上;為了維持原來日本東芝的一個十幾人團隊,德淮半導體花費了近3.5億元,而本地員工則被拖欠薪資。

  沒有后續(xù)資金介入,南京德科碼終于頂不住了,2020年7月,南京德科碼提交了破產申請。

  一場轟轟烈烈的造芯計劃,不到4年時間,就破產終結,留下一地雞毛。

  總包被拖欠的工程款,供應商的供貨款,員工被拖欠的工資,給當地留下了擦也擦不干凈的屁股。最慘的是從外地過來南京上班的員工,這簡直就是一場災難。

  之前李睿為導演的德淮半導體也慘淡經營,整個項目在淮安政府2020年工作報告中已被除名,而且被踢出江蘇省2020年重大項目名單。

  二、

  早在江蘇的“雙德”陷入糾紛之時,一場在武漢的造芯計劃也開始蠢蠢欲動。

  2017年11月12日,北京光量藍圖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18億元。共有兩個股東,其中一位認繳9.8億,另一位認繳8.2億。

  但兩位股東也沒錢,并沒有實際出資,辦公地點在北京一個50平方的商住兩用房。

  僅僅13天的之后,北京光量與武漢當地發(fā)起設立了武漢弘芯半導體有限公司,注冊資本20億。北京光量占股90%,應出資18億元;當地持股10%,實際出資2億元。

  武漢弘芯的規(guī)模更為巨大,一期總投資520億元,二期投資總額760億元。

  項目推進極其迅速,一期2018年初就破土動工,一期未完成,二期又于2018年9月份動工。

  很快,武漢弘芯就遇到了資金困難,建筑總包的進度款未能按時支付,這給武漢弘芯帶來了官司。

  武漢弘芯同樣沒有技術班底,但厲害之處在于他們把蔣尚義請來了做CEO。

  蔣尚義曾是臺積電的COO,是張忠謀最看重的技術大咖。2019年,蔣尚義從臺積電退休之后,就趕赴武漢,加入了武漢弘芯。

  2019年12月22日,一臺價值5.5億元的7nm光刻機,交付給了武漢弘芯。為此,武漢弘芯專門舉辦了一場進廠儀式。

  幾乎與此同時,武漢弘芯的二期土地,價值7530萬元,被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查封。原因是拖欠了總包方4100萬元工程款,被環(huán)宇公司告上了法庭。

  為了緩解資金壓力,剛進廠沒多久的ASML就被拿去銀行做了抵押。

  由于資金和設備遲遲不能到位,外界又傳出蔣尚義萌生退意,但此事直到目前并未被證實。

  但在7月30日,武漢東西湖區(qū)政府發(fā)布的工作報告中披露:武漢弘芯項目存在較大資金缺口,隨時面臨資金鏈斷裂導致項目停滯的風險。

  與德淮半導體遭遇一樣,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已經被踢出了2020年武漢市重大項目,也不在湖北省的重點項目清單里面。

  一個計劃投資千億的項目,就此沉寂停擺。

  三、

  在這場造芯熱潮中,第一批投機人已經露出了馬腳,第一批資金斷裂的芯片廠已經倒閉。

  南京德科碼并不是第一家倒下的芯片廠,也不會是最后一家。德淮半導體、弘芯半導體雙雙陷入困境,則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本土半導體投資的“浮躁”與“野蠻”。

  在全國,還遠不止這幾家半導體公司陷入困境,長沙創(chuàng)芯停擺被收購,陜西坤同半導體爛尾,都還只是冰山一角。

  這些爛尾、停擺的項目,都有著共同的特點:項目投資金額幾百上千億,產品動則填補國內某個重大空白,但民營資本實際出資基本為零,大部分當地政府出資。

  項目啟動以后,國有資金的運用沒有得到有效監(jiān)管,大量的錢給高管開巨額年薪,購買國外過期的專利技術,引進二手的設備。

  但國內的供應商貨款遲遲收不到,員工工資被拖欠,留給當地一地雞毛!

  前有江蘇賽麟66億造車驚天大騙局,如今又有千億造芯投機人。仔細一對比,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