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手抄電表到一鍵繳費,從連續(xù)斷電到精準故障恢復,從翻山越嶺高強度作業(yè)到無人機安全巡檢……隨著5G商用進程的加速,人類用電行為又經歷著新革變。
值5G商用一周年之際,“5G加出新動能--中國移動百個5G集團級示范項目搶鮮行”宣傳活動(廣東站)近日在廣州舉行。作為5G重點行業(yè)應用之一,智能電網1年來又交出了怎樣的新成績?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從以下數字中找到了答案。
智能電網是在傳統(tǒng)電力系統(tǒng)基礎上,通過集成新能源,新材料,新設備和先進傳感技術、信息技術、控制技術、儲能技術等新技術,形成新一代電力系統(tǒng),具有高度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等特征,可以更好的實現電網“安全、可靠、綠色、高效”整體目標。
據悉,智能電網在4G時代,受安全隔離性、時延、可靠性等限制,應用推廣受限。5G網絡大帶寬、低時延以及海量連接的新型特點,以及網絡切片、邊緣計算等創(chuàng)新功能,為5G智能電網應用研究提供全新電力通信條件,解決了無線網絡對電力生產控制類業(yè)務承載的能力瓶頸,對智能電網業(yè)務安全隔離、時延保障和高可靠性提供支撐。具體來看,主要體現在故障處理、巡檢、檢修等方面。
5G+智能配電網微型同步相量測量業(yè)務故障處理時間縮短45分鐘
今年8月,中國移動聯合南方電網廣州供電局,成功開展智能配電網同步相量測量(PMU)終端到WAMS(廣域監(jiān)測系統(tǒng))主站的5G端到端真實業(yè)務拉通測試。測試表明5G高精度授時同步時間誤差在240ns以內,滿足PMU裝置1us的指標要求,使得配網側電力故障定位更精準、故障隔離更迅速。
據介紹,在精確故障定位方面,5G高精度授時特性,可有效降低客戶停電時間,全面提升配電網供電可靠性,預計縮短故障處理時間45分鐘。
同時,5G的低延時高可靠特性,為源-網-荷協(xié)調控制技術提供基礎,一方面可明顯改善配電網電壓質量,向客戶提供優(yōu)質經濟的電能。另一方面,為電網與用戶供需互動提供了更快速更有效的互動方式??梢赃_到下網點功率波動率1分鐘內≤10%、饋線電壓合格率≥99.99%。
5G+配電自動化6人搶修工作無需人力
借助5G通信大帶寬、低時延的通信特性,配網自動化線路自愈功能的推進速度大幅增加。據統(tǒng)計,自愈功能投入后較自愈功能投入前,平均隔離故障并恢復非故障區(qū)域送電時間由小時級壓縮到3分鐘以內,下降超過90%,而且較傳統(tǒng)故障搶修至少6人才能完成故障隔離和轉電的情況,自愈線路完全自主執(zhí)行、無需人力耗費。
5G+變電站巡檢機器人高清畫面實時回傳
運行人員運用5G通信機器人代替人工巡視,大大提高了巡視效率,減少了每天固定兩人次的人力支出,尤其在惡劣天氣下的機器人巡視,極大保證了運行人員的人身安全。同時傳統(tǒng)機器人終端使用自有AP網絡進行系統(tǒng)后臺與終端通信,存在網絡易被黑客攻擊、任務下發(fā)緩慢、實時巡視畫面清晰度不高等不足?,F在采用5G進行通信,在機器人終端安裝5G通信模塊,可避免網絡被攻擊的風險,保證高清實時畫面回傳,覆蓋面廣,傳輸速率快。
5G+一鍵順控小時級耗時縮至10分鐘
常規(guī)模式下,一臺220kV主變停電,需安排變電運行人員至少兩人次,耗時小時級?,F在升級為一鍵順序控制模式,通過5G通道回傳現場高清視頻,輔助變電運行人員遠程確認操作控制情況,大大縮短操作時間。一臺主變由運行狀態(tài)轉為檢修狀態(tài)的操作可縮短至10分鐘。
5G+輸電兩棲作業(yè)機器人續(xù)航可達4小時
據悉,廣州供電局運維的輸電線路約有8000公里。因架空線路地形復雜,線路長跨越大,傳統(tǒng)人工巡視方式耗費大量時間和人力,每輪巡視周期約2個月,需投入人力約200人。
引入輸電線路兩棲帶電作業(yè)機器人后,不僅解放了勞動力還降低了成本。據介紹,5G+兩棲帶電作業(yè)機器人可沿輸電線路“行走”,“可飛行”“可行走”的兩棲特點彌補了傳統(tǒng)無人機巡視續(xù)航時間短、受航空管制等短板。同時,兩棲帶電作業(yè)機器人可實現超遠距離超遠視線巡視作業(yè),續(xù)航時間可達4小時,遠超只有半小時續(xù)航能力的無人機。另一方面,5G通信可減少對寶貴的纖芯資源的占用,利用5G切片,實現監(jiān)控數據安全快速可靠的回傳。通過無人機及兩棲機器人輔助巡視,可大大降低人工巡視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