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顯示光電 > 業(yè)界動態(tài) > 使用Zemax OpticStudio和OpticsBuilder開發(fā)閃光激光雷達系統(tǒng)

使用Zemax OpticStudio和OpticsBuilder開發(fā)閃光激光雷達系統(tǒng)

2021-11-08
來源:光電資訊

  在消費電子領域,工程師利用激光雷達實現(xiàn)多種功能,例如面部識別3D 映射。

  雖然存在大量不同的激光雷達系統(tǒng)實施例,但“閃光激光雷達”解決方案用于在具有固態(tài)光學元件的目標場景中生成一系列可檢測點。

  獲得用于小型封裝的 3D 空間數(shù)據(jù)的優(yōu)勢使得這種固態(tài)激光雷達系統(tǒng)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中變得越來越普遍。

  在本文中,我們將探索使用 OpticStudio 來評估構成閃光激光雷達光學系統(tǒng)的序列模型。

  演示了到非序列模式的轉換,并用于插入額外的細節(jié),例如真實世界的源屬性和散射幾何??梢詣?chuàng)建自定義分析并在此處使用以獲取觀察場景的深度信息。利用 OpticsBuilder 為使用原生 OpticStudio 幾何結構的全閃存激光雷達系統(tǒng)提供外殼,使光學和光機械工程師之間能夠更快地迭代模塊的封裝。

  閃光激光雷達系統(tǒng)的序列分析

  閃光激光雷達系統(tǒng)的整體組成包括兩個模塊 - 一個發(fā)射模塊,用于生成撞擊場景的可檢測點,以及一個接收成像模塊,用于捕獲這些點。傳輸模塊通常由一些準直光學元件組成,用于將源光投射到遠場,以及一些衍射光學元件,以在二維空間中產生許多階次的這種投射。

  微信圖片_20211108191505.jpg

  接收模塊隨后獲得投影陣列的圖像。通常,執(zhí)行一些涉及接收返回信號的時間與源生成返回信號的時間的后處理以計算飛行時間數(shù)據(jù),從而產生場景的深度信息。

  使用 OpticStudio,光學工程師可以設計構成閃光激光雷達系統(tǒng)的投影和成像光學元件。

  對于此型號,我們設計了一個 10mm 焦距系統(tǒng)來校準有效面積為 1.6mm x 1.6mm 的 LED 陣列的輸出。對于產生多階投影源的衍射元件,我們使用一對相互正交的衍射光柵表面來獲得X軸和Y軸階。衍射光柵的每微米線對參數(shù)值為 0.2,當我們考慮與準直透鏡一起使用的衍射光柵對的一階和中心階時,會產生 19.39° 的場景對角線半視場。

  微信圖片_20211108191507.jpg

  為確保將完整投影成像到接收傳感器上,成像光學器件設計為具有 20° 的半視場。利用了各種優(yōu)化目標,包括確保該模塊中的非球面透鏡在每個部件的整體上具有足夠的厚度(例如,足夠大的邊緣厚度以滿足安裝要求)。

  小型成像系統(tǒng)包括通常用于這些系統(tǒng)的終覆蓋窗口。由于投影和成像模塊都旨在小型化和批量生產,因此元件由與注塑制造工藝兼容的塑料材料定義。

  確保該階段的系統(tǒng)充分發(fā)揮作用的一個方面涉及評估該鏡頭的成像性能,與接收模塊需要檢測的光斑大小相比。距離發(fā)射系統(tǒng) 1 米處的中心場點的 RMS 光斑尺寸取自順序模型,報告為 2.089 毫米。

  因此,使用我們的成像系統(tǒng),成像光斑在焦平面上的尺寸為 6.9703e-3 mm。由于我們將此點視為理論上可能的MIN尺寸,因此這將返回MAX空間頻率要求,從而確保在大約 72 lp/mm 時有足夠的對比度。使用 FFT MTF 分析,成像鏡頭的對比度為 72.2%,我們認為這是足夠的對比度來觀察這個點。

  使用非序列模式進行端到端激光雷達建模

  隨著順序設計的表現(xiàn)令人滿意,我們通過將設計轉換為非順序模式,在 OpticStudio 中轉向完整的系統(tǒng)視角。這使我們能夠執(zhí)行非順序光線追蹤分析?!稗D換為 NSC 模式”工具可以自動轉換為非序列對應物,使我們能夠快速組合和優(yōu)化模型。

  在非序列模型中,在我們將兩個模塊合并到一個文件中后,投影光學系統(tǒng)的源屬性、成像系統(tǒng)的傳感器尺寸和分辨率以及任意場景幾何形狀都可以添加到模型中以進行實際分析。我們假設具有 1.6mm x 1.6mm 有源區(qū)域的源由 5x5 的單個二極管陣列組成,每個二極管的 X/Y 發(fā)散角為 11.5°。

  為了演示起見,假設投影模塊上的衍射級在每個軸的 +/- 1 和中心級中具有理想的透射率。還假設來自兩個模塊的光學元件具有理想的透射率。

  微信圖片_20211108191511.jpg

  從一些簡單的幾何圖形開始,我們在 1 米外定義了一個反射朗伯散射墻,以與來自投影模塊的光相互作用。該物體產生的散射會發(fā)射到半球中,默認情況下,成像模塊的探測器平面上的信號將出現(xiàn)嚴重的欠采樣。我們可以使用 OpticStudio 的重要性采樣功能來緩解這種低信號問題。重要性采樣將有選擇地生成散射光線,這些光線在以非序列模型中定義的任何對象為中心的指定目標球體的方向上發(fā)射。散射光線中包含的能量會根據(jù)使用中的散射輪廓進行修改,以便它們表現(xiàn)出真實世界的性能。

  這種能量衰減的結果是我們需要注意確保 OpticStudio 中的相關非序列設置被適當定義,以便在我們的成像模塊上獲得一些信號。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參數(shù)定義了可以基于在任何界面處相對于起始射線能量的出射射線能量的MIN允許閾值來追蹤哪些射線。

  重要性采樣中的 能量衰減有時會導致子散射光線低于此閾值。但是,我們可以手動降低此值,從而在我們的成像模塊上檢測我們的投影點圖案。

  微信圖片_20211108191514.jpg

  閃光激光雷達模塊的一個關鍵分析是能夠檢索成像光學器件檢測到的每個可觀察點的定時響應。雖然沒有計算此值的本地分析功能,但 ZOS-API 可用作提取、后處理和呈現(xiàn) OpticStudio 生成的數(shù)據(jù)的方法。編譯用戶分析以打開保存的射線數(shù)據(jù)庫 (。ZRD) 文件并提取落在成像探測器上的各種射線的路徑長度。使用具有一些相關幾何形狀的模擬桌子或桌面設置的場景來演示用戶分析。在非連續(xù)光線追蹤運行后,執(zhí)行用戶分析,允許輸出每個投影點已行進的距離。

  微信圖片_20211108191516.jpg

  從深度圖輸出中,我們可以驗證場景中每個對象的位置信息。與桌子上的杯子(~0.9 米)和反射墻(~1 米)等物體相比,浮動球體報告的移動距離更短(~0.5 米)。

  使用 OpticsBuilder 完成 Flash 激光雷達封裝

  有了光學設計,開發(fā)閃光激光雷達系統(tǒng)的下一階段是生成機械外殼,以將光學器件固定在每個模塊內,以及用于完整激光雷達模型的整體外殼。這需要從 OpticStudio 準確轉換為光機械工程師將使用的 CAD 軟件。OpticsBuilder 通過在所選的兼容 CAD 軟件中重建原始 OpticStudio 幾何結構,實現(xiàn)光學工程師和光機工程師之間的無縫過渡。

  在 OpticStudio 中,用戶可以使用 Prepare for OpticsBuilder 工具生成直接導入 OpticsBuilder 的文件。加載到 OpticsBuilder 后,將使用相同的光線追蹤引擎來模擬光學性能:

  微信圖片_20211108191520.jpg

  當工程師構建機械外殼時,他們還能夠定義光學特性,例如涂層和散射輪廓以與光線相互作用,從而快速反饋新組件對整體光學性能的影響。此外,它們可以擴展光學元件的幾何形狀,以允許添加安裝材料,而不會影響光學元件本身的設計。

  微信圖片_20211108191521.jpg

  一旦準備好進行性能驗證,工程師就可以模擬新的軌跡并比較添加外殼前后的各種指標。通過查看特定的光線集,可以在 OpticsBuilder 中實現(xiàn)性能問題的可視化,例如光束剪裁:

微信圖片_20211108191524.jpg  

  如果需要將此設計迭代發(fā)送給光學工程師,OpticsBuilder 允許導出可由 OpticStudio 本地讀取的文件。這將保留 OpticsBuilder 中定義的幾何和光學屬性,以便在軟件包之間進行進一步評估、反饋和重新設計:


微信圖片_20211108191526.jpg

  結論

  在本文中,我們探索了 Zemax OpticsStudio和OpticsBuilder 的使用表征閃光激光雷達模塊并為光學組件生成一些標稱外殼。

  在考慮來自觀察場景的反射、散射幾何時,順序和非順序光線追蹤模式都被用來評估性能指標,例如接收模塊的圖像質量和系統(tǒng)的端到端性能。

  ZOS-API 提供了一種創(chuàng)建自定義分析的方法,該分析將使用來自 OpticStudio 的非序列光線跟蹤數(shù)據(jù)在軟件內生成深度信息。

  OpticsBuilder 用于為系統(tǒng)構建機械外殼,這使得工作流程能夠在 OpticStudio 和用于創(chuàng)建外殼的 CAD 軟件之間實現(xiàn)文件的流暢傳輸。




電子技術圖片.png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