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兩邊的聲明內容發(fā)現,管理人一方認為在趙偉國治下,紫光集團經營不善陷入嚴重困境,原股東的股權價值已經為負,因此重整計劃將兩大股東“踢出局”;趙偉國不認同資不抵債的說法,他認為紫光集團僅是流動性問題,所以提出了資產出售的方案。
雷達財經出品 文|李亦輝 編|深海
近期,趙偉國和他的北京健坤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健坤集團”)頻頻出招。
12月19日,健坤集團再發(fā)聲,提出擬公開出售紫光集團部分資產,一次性全額清償所有債權人本息,且近期已與潛在投資人進行了接觸。
天眼查顯示,健坤集團是紫光集團第二大股東,持有后者49%的股權;趙偉國任紫光集團董事長,同時也是健坤集團持股70%的股東。
自去年底顯露債務危機以來,紫光集團遲遲沒能找到解決辦法。今年7月份,被債權人申請破產重整,北京市一中院指定紫光集團清算組擔任管理人。
歷時5個月后,12月10日,紫光集團宣布,經過多輪競標,智路資管和建廣資產聯合體成為破產重整的投資方。12月13日,紫光集團管理人發(fā)布公告稱,已經正式與戰(zhàn)略投資者簽署了《重整投資協議》,制定了重整計劃草案。
然而,健坤集團一紙涉嫌國有資產流失的舉報信讓重整方案橫生波折。健坤集團在《誰的紫光?十問錢凱和范元寧》的公開聲明中,質疑重整方案將直接造成當期734.19億(未來價值數千億元)的國有資產流失,并向相關主管機關進行了實名舉報。
接著,紫光集團管理人強硬回應,稱堅決反對健坤集團和趙偉國個人散布不實信息,并將采取措施依法追究相關個人和單位法律責任。
梳理兩邊的聲明內容發(fā)現,管理人一方認為在趙偉國治下,紫光集團經營不善陷入嚴重困境,原股東的股權價值已經為負,因此重整計劃將兩大股東“踢出局”;趙偉國不認同資不抵債的說法,他認為紫光集團僅是流動性問題,所以提出了資產出售的方案。
目前,雙方的博弈仍在繼續(xù)。
紫光集團陷債務危機
資料顯示,紫光集團起始于1988年,前身是清華大學創(chuàng)建的一家校辦企業(yè),后于2005年完成改制正式更名紫光集團。
2004年,趙偉國創(chuàng)辦了私人企業(yè)健坤集團,從事IT、天然氣、房地產等領域的投資。2009年6月,紫光集團引進新的管理團隊,趙偉國的健坤集團入股紫光集團49%的股權,并先后出任總裁、董事長。
剩余51%的股權由清華控股持有,不過清華控股不參與運營,實際經營管理交由趙偉國負責。
在媒體報道中,趙偉國有“并購狂人”之稱。在他的主導下,紫光集團開始了快速并購擴張之路。2013年以162億元從美股私有化國內兩家芯片廠家展訊、銳迪科,2015年斥資25億美元收購新華三51%的股權,此后再以超過170億元收購法國芯片連接器廠商立聯信。
此外,官網顯示,2016年始,紫光相繼在武漢、南京、成都開工建設總投資額近1000億美元的存儲芯片與存儲器制造工廠,開啟了紫光在芯片制造產業(yè)十年1000億美元的宏大布局。
通過頻繁收購和大手筆投資,趙偉國將紫光集團打造成了一艘巨型半導體航母。目前,紫光集團的產業(yè)版圖中,芯片和云是兩大業(yè)務支柱,旗下擁有紫光股份、紫光國微等上市公司,也有長江存儲、紫光展銳,紫光同創(chuàng)等芯片領域的佼佼者。
在最高光的時刻,趙偉國一度放話要收購臺積電。但6年多時間里的20多宗并購,給紫光集團積累了巨額債務。同時半導體行業(yè)投入高、回報周期長,投資和回報比例不穩(wěn)定,盲目擴張逐漸讓紫光集團陷入經營困境。
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紫光集團總資產3007.53億元,總負債2106.86億元,同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10.12億元,貨幣資金505.55億元,短期借款357.98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388.83億元。
最終債務危機在2020年11月開始顯露。在當年11月2日,紫光集團相關債券“19紫光01”等出現異常波動,盤中停牌。11月16日,“17紫光集團PPN005”未能與投資人達成展期協議,該筆債券發(fā)生實質性違約。
同年11月份,清華控股引入專門工作團隊(后轉為清算組),開展債務風險化解工作。此后,紫光集團債務問題開始日益加重。到2021年3月,中誠信國際已將紫光集團主體評級調降為C級。
7月9日,紫光集團發(fā)公告稱,其債權人徽商銀行以紫光集團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具備重整價值和重整可行性為由,向北京一中院申請對紫光集團進行破產重整。一周后,紫光集團進入司法重整程序,清算組被指定為擔任紫光集團管理人(下稱“管理人”)。
12月10日,智路資本和建廣資產牽頭,長城資產、湖北科投、珠海華發(fā)和河北產投等組成聯合體在最后一輪競爭中擊敗浙江國資與阿里巴巴聯合體,出價600億元,最終成為紫光集團管理人選定的投資方。
天眼查顯示,智路資本實控人為李濱。建廣資產股權穿透后大股東為央企中國建投,出資人為國務院,李濱間接持有建廣資產29.83%的資產。
在半導體行業(yè),李濱和趙偉國一樣有著“并購狂人”的稱號,近年來參與多起行業(yè)并購案。2017年,智路建廣組成的“聯合體”收購了安世半導體,一年后并將其并入聞泰科技大賺150億元;2021年3月成功收購了韓國半導體公司美格納;12月1日,收購了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封測企業(yè)日月光的大陸封測工廠。
12月13日晚間,紫光集團在上交所官網披露了《重整投資協議》,但并未公布債權人的清償方案。
而據多位債權人的透露,智路建廣聯合體投入的600億元現金將全部用于債務清償。根據重整計劃草案,120萬元(含)以下普通債權人以現金全額清償;120萬以上的債權人可在“現金+股票+三/五/八年留債”中任選一種方案。
據稱,若一切順利,三種清償方案有望最終實現95%至100%的高質量清償。
重組草案涉嫌國有資產流失?
就在外界以為紫光重整終于要落下帷幕時,趙偉國攜健坤集團一紙聲明令事態(tài)升級。
“經初步計算,按照重整草案,紫光集團的資產損失將達到734.19億元,已通過郵局向中紀委、國務院辦公廳紀檢組、財政部紀檢組、教育部紀檢組進行實名舉報?!?2月15日,健坤集團公開聲明表示,實名舉報重組方案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根據重整草案,天健興業(yè)出具的《市場價值評估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為評估基準日,紫光集團重整主體資產客觀公允的市場價值約1214.78億元,匹配擬化解債務約1376.09億元,證實紫光集團資不抵債161.31億元。
草案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紫光集團重整主體所有者權益為-442.78億元,清華控股和健坤集團在紫光集團的股權價值已經為負。
對此,健坤集團提出質疑。首先,自評估基準日到抵債作價基準日(2021年11月15日)期間,紫光集團所持紫光股份、紫光國微及學大教育總市值增長了204億元。其次,紫光集團非上市資產被低評了530.19億,兩者相加國有資產合計流失734.19億。
對于被低估的部分,主要指向長江存儲25.91%的股權估價,重組草案評估僅為124億元。
健坤集團指出,國內著名私募股權基金高榕資本于2021年9月17日出具了對長江存儲的投資意向書,高榕資本愿意按照長江存儲1600億的估值,對長江存儲進行投資,投資金額不低于10億。紫光集團按照所持有25.91%的股東權益,所持有的長江存儲股權價值也有414.56億。
按照健坤集團的說法,僅這部分就低估了290億元。
除此之外,健坤集團計算出紫光集團持有紫光展銳股權價值212億元,紫光同創(chuàng)股權價值29.47億元,紫光華智股權價值98億元,西安紫光國芯價值61.27億元,紫光聯盛150.45億元,誠泰財險價值約65億元,新疆燃氣所持股權價值28億元等。
以上重要經營性資產價值合計約663.19億元,紫光集團本部尚有在手現金約90億元,這些資產總價值也至少達753.19億元,遠高于草案所顯示的除三家上市公司和長江存儲之外的總資產價值513億元,即這些資產被低估240.19億元。
“流失的734.19億國有資產,大部分將落入李濱等人的私人腰包,這是典型的侵吞國有資產行為。”健坤集團還質疑,本次重整中預估產生的重整費用18.5億元過高,且沒有明細。
質疑國有資產涉嫌流失之外,趙偉國還對重整程序將自己排除在外表達不滿,“這么大的一個重整,我作為紫光的主要管理負責人,卻被屏蔽掉,讓我出局。”“你們不僅吃肉不吐骨頭,還讓清華和健坤零對價出局,連點湯水和骨頭渣也不留。”
對此,12月16日,紫光集團管理人嚴正聲明,表示就健坤集團和趙偉國個人散布不實信息,企圖干擾并影響紫光集團司法重整工作進程,管理人堅決反對,并將采取措施依法追究相關個人和單位法律責任。
聲明稱,紫光集團在趙偉國的經營下資不抵債,造成損失。下一步,按照北京市一中院關于召開紫光集團第二次債權人會議的公告,將于12月29日召開會議表決重整計劃。
健坤集團提出新方案
在管理人召開第二次債權人會議之前,趙偉國提出了新的方案,并積極爭取債權人的同意。
12月19日,趙偉國再發(fā)《北京健坤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致紫光集團全體債權人的公開信》,向全體債權人建議,紫光集團可以通過公開競價出售所持優(yōu)質、成熟的股權資產,預計所得不低于1300億,加上賬面存量90億現金,一次性全額清償全體債權人的全部債權本金和利息。
同時建議更換紫光集團現有管理人,由債權人委員會和更換后的管理人及現有股東共同組成專項資產出售委員會。
顯然,趙偉國不希望置身紫光集團重整程序之外,新方案提出讓現有股東加入到資產出售事項中。
公開信提到,去年紫光集團營收842億元,創(chuàng)歷史新高,今年估計收入會超過1000億元。同時承諾,如果出售資產所得加結余現金不足以償還全體債權人的全部本金和利息,健坤集團和主要股東趙偉國愿意履行此前簽署的擔保責任。
根據近期溝通情況,健坤集團已與韋爾股份、聞泰科技、國科微等大型芯片公司在內的潛在投資人進行了接觸,并達成了一定意向。
“特此倡議,期待全體債權人的回應?!惫_信最后寫道。
而在12月20日,紫光集團公告稱,為順利穩(wěn)妥推進公司司法重整程序,管理人于2021年12月16日向北京一中院提交了《資產保全申請書》,請求北京一中院對清華控股和健坤集團所持有的紫光集團全部股權予以保全。12月17日,北京一中院作出《民事裁定書》,裁定凍結清華控股持有的公司51%股權(對應認繳注冊資本3.42億元)及健坤集團持有的公司49%股權(對應認繳注冊資本3.28億元)。
對于紫光集團的后續(xù)命運,雷達財經將繼續(xù)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