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12 月 17 日,嫦娥五號攜帶著 1731g 月壤返回地球;1731g,對于無數(shù)航天人來說,這是夢想的重量。
2021 年 10 月 19 日 17 時,《自然》雜志發(fā)表了來自中國科學院地質(zhì)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獻華團隊、胡森團隊以及楊蔚團隊關(guān)于這份珍貴樣品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世界性的震動。在這其中,李獻華團隊通過對月壤的分析表明月壤的年齡為 20.3 億年,將月球活動的時間又拉長了 8 億年,這一發(fā)現(xiàn)也極大地提高了我們對月球乃至整個太陽系的認知程度,不可不謂意義重大。
不過,最近在關(guān)于月壤研究的報告中,一些媒體把它誤當成了整個月球的年齡大肆報導(dǎo)并引起了不小的誤會,聽到這個消息的科學家估計會感到非常迷茫。雖然這應(yīng)該是一個百密一疏的細節(jié)失誤,不過還是說明大家對于月壤以及月球的一些基本知識還是非常模糊。當然,這也是我們科普的責任沒有到位,鑒于此,那我們就來做一下相關(guān)科普吧。
1、月壤是什么?
按照目前的主流觀點,月球形成于約 44.25-45.27 億年前,顯然這個數(shù)字才是理論上月球的年齡。與其他的巖質(zhì)天體差別不大,月球最初形成時也只是一個實心的球體,并且也曾有過非?;钴S的地質(zhì)活動,存在過廣闊的巖漿的海洋。經(jīng)過了幾千萬年的冷卻,月球表面的巖漿活動逐漸穩(wěn)定,表面逐漸固化,形成了現(xiàn)在人們觀測到的月球地殼。
在接下來數(shù)十億年的漫長時光中,月球地殼經(jīng)受著太陽風、高能宇宙射線、隕石撞擊等多重洗禮,大塊巖石被破壞,形成了大量結(jié)構(gòu)松散的碎石甚至是粉末,它們稀疏地分布在月球表面,這就是月壤(Lunar Soil)。
部分嫦娥五號采樣月壤樣本。(圖片來源:Nature, Non-KREEP origin for Chang’e-5 basalts in the Procellarum KREEP Terrane)
2、研究月壤的意義
月球不止是深夜天空中的光點;對于如今的人類而言,月球是一座巨大的歷史博物館,也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寶庫。因為月球沒有磁場和大氣層的屏蔽,月壤長期直接暴露在太陽風和其他宇宙輻射當中,為研究地球附近的空間環(huán)境或者太陽活動的長期變化提供了珍貴的實驗記錄。而月壤中的同位素信息更是數(shù)十億年前月球地質(zhì)活動的有力見證,一些同位素還可以記錄自己“進入月壤之前”的故事,甚至可以反映太陽系形成之初的種種過程。在資源領(lǐng)域,月表富含氦 3,這是一種未來有可能使用的清潔能源。
可以說,月球處處都是寶;而月壤,是人類與月球之間的一扇大門,更是人類認識太陽系的一塊敲門磚。當記錄了巨量信息的月壤被送進人類的實驗室時,它將成為人類離開地球、走向宇宙的關(guān)鍵一步。
暴露在太陽風、隕石和宇宙輻射中的月球。(圖片來源:NASA)
3、月壤的年齡
按照此次的研究成果,嫦娥五號著陸點附近的玄武巖巖體及月壤樣品的年齡為 20.30±0.04 億歲;我們先來說一下玄武巖。
玄武巖是一種基性噴出巖,也就是火山巖;在月球上,玄武巖是構(gòu)成月海及月陸表面的主要巖石之一,也是形成時間最晚的月表巖石;其形成過程較為簡單,火山活動后滯留于月表的巖漿冷卻結(jié)晶,即為玄武巖,其結(jié)晶溫度約為 1050℃。玄武巖的形成與火山活動密不可分,可以認為,月表最年輕的玄武巖形成時間與月球上最后的火山爆發(fā)時間基本一致。簡單來說,當月球停止火山活動時,最后噴發(fā)巖石的時間就是火山停止活動的時間。
圖為著名的 70017 號月球玄武巖,由阿波羅 17 號登月的宇航員采集。70017 由巖漿結(jié)晶并形成于約 37 億年前,屬于比較“年長”的玄武巖。(圖片來源:NASA)
此次發(fā)現(xiàn)的玄武巖是目前人類已知的,存在于月球表面的最年輕的玄武巖,此前約為 28 億歲,這重新標定了月球巖漿活動的結(jié)束時間,并且一下推進了 8 億年。
月壤的年齡和月球的年齡可不是一回事,正如你從家門口隨便抓一把土,這把土基本不可能是和地球同時形成的,有四十多億歲的高齡的土;它可能只是去年夏天一樓的大爺從身上搓下來的泥丸子風干后的產(chǎn)物。不過月球上目前沒有搓泥丸的大爺,此次研究的月壤來源于月球的地質(zhì)活動,而這次的研究成果的意義在于說明了月球的火山活動一直持續(xù)到了至少 20.3 億年前,而非月球形成于 20.3 億年前,通俗的講,就是月球的地殼在這個時候咽氣了,而不是月球本體剛出生,二者之間的差別還是非常大的。
4、月壤的年齡是怎么測出來的?
在此次的研究中,研究人員一共使用了三種技術(shù)對月壤進行分析:
“離子探針超高空間分辨率定年技術(shù)”、“超高空間分辨率同位素分析技術(shù)”、“納米離子探針分析技術(shù)”
同位素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離子探針。(圖源:中科院廣州地化所)
看似高大上,實則也確實高端大氣上檔次。按照原理,實際上的定年技術(shù)可以統(tǒng)稱為“超高空間分辨率鈾-鉛定年法”,是一種基于 U-Pb 法的精確定年技術(shù),下面介紹 U-Pb 定年法。衰變常數(shù),符號 λ,表示單位時間內(nèi)某放射性核素的一個單核發(fā)生衰變的概率,其與該核素的半衰期存在以下關(guān)系:
由此可知,對于某一特定核素,其衰變常數(shù)為定值。如果對衰變常數(shù)不了解,可以用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數(shù)發(fā)生衰變時所需要的時間)來理解,λ 值愈大,放射性元素衰變越快,半衰期越短。他們本質(zhì)上是差不多的。
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三種鈾的同位素,分別為 234U(占總量 0.006%)、235U(占總量 0.72%)與 238U(占總量 99.275%),其中 234U 含量過低,這里只介紹后兩者。對于這兩種同位素而言,其衰變的最終產(chǎn)物分別是 207Pb 與 206Pb。
以 235U 為例,以 Nt 為現(xiàn)有母體量、N0 為初始母體量、t 為時間,根據(jù)公式:
有:
但很明顯,235U0 是未知量,時間也就不可求,故而,我們需要用其衰變產(chǎn)物 207Pb 進行一些小小的變換:
所以,我們就可以直接測定 207Pb 的含量,以及現(xiàn)存母體的含量235Ut,就可以直接求得時間 t 的大小了,同理,238U 也是這樣測定的,公式如下:
簡而言之,通過同時測定 206Pb / 238Ut 與 207Pb / 235Ut,就可以得到相對準確的時間 t,而且,二者的結(jié)果相互印證,使得這種定年法的精度極高,可以達到千分之一;并且,由于鈾的半衰期很長,這種方法的測定上限也可以達到驚人的 45 億年。
以上就是 U-Pb 定年法理論基礎(chǔ)的簡單介紹,原理并不復(fù)雜,而此次實驗儀器與分析方法的進步讓它發(fā)揮出了更強大的作用。它是本次研究成果的功臣之一,卻也不如某些媒體所言一樣神通廣大,那么輕松就把四十多億年的月球年齡改成了二十多億年。它只能幫助科學家了解月壤中記錄的信息,但是對與新聞報導(dǎo)中的標題黨現(xiàn)象沒有什么矯正效果。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石頭科普工作室 (ID:Dr__Stone),作者:天音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shù)應(yīng)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