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長,汽車安全防盜問題愈加重要?,F在大部分車都實現了防盜報警(anti thief alarm,縮寫ATA)功能,主要是通過超聲波檢測的方式判斷是否存在非法進入【1】,然后啟動聲光報警。這種方式可以有效檢測出非法進入,但也存在誤報的可能,給周邊環(huán)境帶來很大的困擾。在筆者為某車型設計的集成式車身控制器中,通過檢測解鎖閉鎖動作、點火狀態(tài)、車身狀態(tài)和防盜狀態(tài)綜合判斷是否安全鎖車、是否暴力進入以及是否非法點火,從而實現安全鎖車和防盜報警功能,本文首先介紹防盜報警單元(以下簡稱ATA)的工作原理及其狀態(tài)機的設計,然后介紹了聲光警示、安全鎖車的機制及其軟件實現。
ATA工作原理:
一個有效的ATA單元需要正確觸發(fā)報警警示動作,同時避免誤觸發(fā)報警給用戶帶來的不便,這是通過判斷是否正常進入車內和正常點火實現的。
首先在進行鎖車時,通過喇叭和轉向燈提示用戶安全鎖車,只有當四門兩蓋狀態(tài)(四個車門開關、發(fā)動機蓋開關、行李箱開關)全部為關閉狀態(tài)且點火信號無效時才能安全鎖車。安全鎖車后進入防盜狀態(tài),對四門兩蓋狀態(tài)及點火信號進行監(jiān)測【2】,如果未經解鎖動作而檢測到車門或行李箱或發(fā)動機蓋被打開,則認為是非法進入,如果檢測到點火信號有效,則認為是非法點火,這時通過喇叭和轉向燈啟動聲光報警,進行解鎖動作或者在5秒中內檢測到點火鑰匙ON/OFF切換兩次,停止報警回到正常狀態(tài)。ATA結構如圖1所示:
圖1:ATA結構示意圖
ATA單元在鑰匙鎖車和解鎖動作下進行門鎖控制的同時,以狀態(tài)機的形式實現防盜報警狀態(tài)的跳轉,同時伴隨著一些警示動作向用戶提示當前的車身狀態(tài),下面首先對防盜報警狀態(tài)及其跳轉進行分析,描述狀態(tài)跳轉的過程,然后描述車身狀態(tài)警示動作的設計。
ATA狀態(tài)機設計:
根據汽車使用方式和安全防盜的需要,設計以下幾個狀態(tài):正常狀態(tài)NORMAL、防盜狀態(tài)SECURITY、等待退出防盜狀態(tài)QUIT_SECURITY、報警狀態(tài)ALARM,正常狀態(tài)對應汽車被正常使用的狀態(tài),防盜狀態(tài)對應安全鎖車后的狀態(tài),等待退出防盜狀態(tài)是個中間暫態(tài),對應在防盜狀態(tài)中,用戶解鎖車門而不打開的情況,報警狀態(tài)對應非法進入或非法點火的狀態(tài)。下面以狀態(tài)機的方式介紹下這四種ATA狀態(tài)的跳轉。狀態(tài)圖如圖2所示:
圖2 ATA狀態(tài)圖
在四門兩蓋全閉、點火信號無效的條件下,鑰匙遙控閉鎖或前門閉鎖,ATA進入SECURITY狀態(tài),此時啟動對車身狀態(tài)和解鎖動作的監(jiān)測;在SECURITY狀態(tài)下檢測到四門兩蓋打開或點火信號有效,進入ALARM狀態(tài),這時啟動聲光報警,在SECURITY狀態(tài)下解鎖,進入QUIT_SECURITY狀態(tài);QUIT_SECURITY是一個中間暫態(tài),它至多維持20s時間,超時則自動閉鎖并再次進入SECURITY狀態(tài),這樣可以防止用戶誤按遙控解鎖鍵帶來的安全性問題,如果在此期間車門打開,則進入NORMAL狀態(tài);在ALARM狀態(tài)下,報警一個循環(huán)后檢測到四門兩蓋全閉且點火信號無效,返回SECURITY狀態(tài),也可以通過解鎖或者在5S內點火信號ON/OFF切換兩次而進入正常狀態(tài)。具體代碼設計在此不再贅述。
ATA警示動作:
由ATA狀態(tài)機可以看出,狀態(tài)跳轉的條件為解鎖閉鎖動作、四門兩蓋狀態(tài)和點火信號,ATA需要在狀態(tài)跳轉的過程中根據這些條件進行相應的提示和警示【3】。
在鎖車時,根據四門兩蓋狀態(tài)以及點火信號,判斷是否可以安全鎖車,如果可以,則執(zhí)行閉鎖動作,同時轉向燈閃爍一次、喇叭鳴響一次;如果四門兩蓋存在打開或微開的狀況,不執(zhí)行閉鎖動作,同時轉向燈閃爍三次、喇叭鳴響三次,提示車主檢查某個未關上的車門或行李箱或發(fā)動機蓋。解鎖則比較簡單,轉向燈閃爍兩次以示區(qū)別即可。
在安全鎖車進入防盜狀態(tài)后,BCM進入低功耗模式,同時使能四門兩蓋及點火信號的開關中斷喚醒功能,當存在非法進入或非法點火的情況,會通過四門兩蓋或點火信號的開關狀態(tài)體現出來,這時喚醒CPU,同時啟動聲光報警-轉向燈閃爍、喇叭鳴叫40s,循環(huán)四次,退出報警狀態(tài)則停止聲光報警。
對于四種ATA狀態(tài),則通過一個功率非常小的報警LED燈的閃爍方式進行區(qū)分,NORMAL狀態(tài)下LED熄滅,SECURITY狀態(tài)和ALARM狀態(tài)采取周期為4s、占空比為10%的PWM方式閃爍,在暫態(tài)QUIT_SECURITY狀態(tài)下,LED以200ms為周期快速閃爍。
下面給出喇叭警示相關的代碼,其中喇叭控制DrivePort和時間計時部分的代碼TimerStart和TimerStop【4】等在此不再贅述。
void HornTweet(HornOper mode)
{
if(SILENCE==mode){
if(SILENCE!=Alarm_spkr_cyout){
DrivePort(ALARM_SPKR_OUT,DRIVEOFF);
TimerStop(SPKR_FLASH_MS);
TimerStop(SPKR_PERIOD_3S);
TimerStop(SPKR_SHOUT_30MS);
Alarm_spkr_cyout=SILENCE;
}
}else if((TWEETONCE==mode)||(TWEETTWICE==mode)||(TWEET3TIMES==mode)){
if(mode!=Alarm_spkr_cyout){
DrivePort(ALARM_SPKR_OUT,DRIVEON);
if(TWEETONCE==mode){
TimerStart(SPKR_FLASH_MS,360,0,1);
}else if(TWEETTWICE==mode){
TimerStart(SPKR_FLASH_MS,360,0,3);
}else if(TWEET3TIMES==mode){
TimerStart(SPKR_FLASH_MS,360,0,5);
}
Alarm_spkr_cyout=mode;
}
}
}
安全鎖車
安全鎖車是ATA單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圖2所示,它也是進入防盜狀態(tài)的關鍵觸發(fā)條件。在四門兩蓋全閉、點火信號無效的條件下,按下遙控閉鎖開關或轉動前門鑰匙孔可以觸發(fā)安全鎖車。為了避免誤鎖車,需要對前門鑰匙閉鎖開關和遙控閉鎖開關進行一定的消抖和過濾,同樣的情況也適用于解鎖操作,誤解鎖對于汽車安全的影響不言而喻【5】。
對于ATA單元來說,前門鑰匙閉鎖開關是一個物理開關信號,遙控閉鎖開關按下時每隔一定周期會發(fā)送相應的RF報文,在一定時間間隔內檢測是否存在遙控閉鎖開關按下的RF報文可以判斷該開關是按下狀態(tài)還是松開狀態(tài),把它們統(tǒng)一為開關信號,邏輯上對應以下三個變量:switch_state開關狀態(tài)、swon_event無效到有效的變化、swoff_event有效到無效的變化【6】,需要閉鎖開關維持150ms的按下時間,才認為是有效的閉鎖信號,該部分的消抖程序原理是統(tǒng)計開關按下的維持時間是否超過150ms,程序如下所示:
CountOver=CountTimes(FRONTDOORKEY_LOCK_SWITCH,FRONTDRKEY_LOCK_150MS,&Fdkey_lock150ms_validtimes);
if(1==CountOver){
CountOver=0;
if(1==Fdkey_lock150ms_validtimes){
Fdkeydrivdr_lk_signal=1;
}
Fdkey_lock150ms_validtimes=0;
}else{
;
}
CountTimes函數如下所示:
uchar CountTimes(SwId SwitchId,TimerId TmId,uchar* ValidTimes)
{
uchar CountOver;
CountOver=0;
if(1==Sw[SwitchId].swon_event){
TimerStart(TmId,150,0,1);
}else if(1==Sw[SwitchId].swoff_event){
TimerStop(TmId);
}else{
;
}
if(1==TM[TmId].overflow_flag){
TM[TmId].overflow_flag=0;
CountOver=1;
if(ON==Sw[SwitchId].switch_state){
?。?ValidTimes)++;
}else{
;
}
}else{
;
}
return CountOver;
}
當開關按下,啟動150ms的定時器,定時器超時,CountOver=1,這時判斷開關在此150ms期間的有效次數ValidTimes是否為1,便可以判斷是否有效的閉鎖信號。
結語
本文設計的ATA單元以人機操作和汽車狀態(tài)兩個方面交互推進車身防盜報警狀態(tài)的流轉,邏輯嚴密,功能設計合理,準確報警并有效避免了誤報,是一個很好的防盜報警解決方案,有很好的實用價值和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