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標識碼: A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016.04.009
中文引用格式: 王宇星. 雙模式控制防失真K類音頻功率放大器設計[J].電子技術(shù)應用,2016,42(4):31-34.
英文引用格式: Wang Yuxing. Design of class K audio power amplifier with dual mode control anti distortion[J].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ique,2016,42(4):31-34.
0 引言
隨著便攜式電子產(chǎn)品的不斷發(fā)展,功率放大器的性能對產(chǎn)品質(zhì)量有著重要的影響。傳統(tǒng)的線性功放(A、B、AB類)雖然有良好的線性度和THD等性能,但都有共同的缺陷,如效率都低于50%、功耗大,制約其在便攜式產(chǎn)品上的應用[1],而高效率、節(jié)能、低失真、體積小的D類功放應用日益廣泛[2-3]。
本文采用CSMC 0.5 μm CMOS工藝,設計了一款雙模式控制,防失真的K類音頻功率放大器。相比于傳統(tǒng)D類功率放大器大幅提高了總諧波失真+噪聲和效率。芯片通過一線脈沖控制來選擇系統(tǒng)處于普通工作模式或防失真工作模式。當處于防失真工作模式下,輸入信號幅度過大時,系統(tǒng)會自動調(diào)整放大器的增益,自動限幅,從而避免了輸出信號出現(xiàn)失真。
1 電路原理與實現(xiàn)
本文提出的雙模式控制、防失真K類音頻功率放大器的電路原理如圖1所示。電路中包含基準電路,延時啟動電路,防失真控制電路,控制模塊,電荷泵升壓電路,PWM調(diào)制級,輸出級和保護電路等。電路上電后,置高電平,基準電路產(chǎn)生VCC/2的共模電平,用于系統(tǒng)中的啟動延時電路、輸入放大器和作為積分器共模反饋的比較電平。
在傳統(tǒng)D類功放基礎上,系統(tǒng)中加入升壓模塊電路和增益控制電路,升壓模塊電路提供內(nèi)部PVDD保證系統(tǒng)恒定的輸出功率。當出現(xiàn)失真時,信號會出現(xiàn)較長時間的高電平或者低電平,此時增益控制電路給開關(guān)電容充電產(chǎn)生控制電壓。開關(guān)控制電路根據(jù)控制電壓輸出一定占空比的矩形波,以此來控制增益控制電路的控制開關(guān),自動調(diào)整系統(tǒng)增益的變化。
1.1 雙模式控制系統(tǒng)
本系統(tǒng)針對不同用途設計了雙模式控制的電路,雙模式控制電路通過一線脈沖選擇工作模式,提高了芯片應用范圍。控制原理如圖2所示,通過一線脈沖信號的上升沿個數(shù)決定芯片的工作模式。當信號拉高時,即一個上升沿,芯片啟動開始工作,工作在普通模式;而高→低→高的脈沖信號時,即兩個上升沿,芯片進入防失真工作模式。
其中THI指脈沖的高電平寬度,TLO指脈沖的低電平寬度,TOFF 指芯片進入關(guān)斷模式所需的低電平時間,至少持續(xù)300 μs,芯片進入關(guān)斷模式,關(guān)斷模式下的功耗低至0.1 μA以下。
具體電路如圖3所示,芯片SHDN腳輸入“一線脈沖”信號,內(nèi)部兩個端,兩個PIN腳通過外部封裝把線連在一起,統(tǒng)一用SHDN表示。SHDN為低電平或懸空時把整個芯片關(guān)斷,為高電平時電路開始工作。圖中倒筆管類型的反相器具有延時功能,控制D觸發(fā)器的CP脈沖信號。每一CP上升沿到來時其Q和QN都要翻轉(zhuǎn)一次,具有二分頻功能。
D觸發(fā)器在VCC上電但SHDN懸空的時間里,使N1信號拉低復位,兩個D觸發(fā)器輸出低電平(Q=0,QN=1),工作在普通模式。電路在芯片正常工作以后,SHDN的第一個高脈沖到來時觸發(fā)器開始工作,Q端輸出高電平,即X1翻轉(zhuǎn)一次并輸入到后級控制增益,電路工作在防失真模式。第二個高脈沖到來時,X2才翻轉(zhuǎn)。SHDN端采用一線脈沖控制方式,該脈沖頻率至少要大于5 KHz,否則芯片將隨這個一線脈沖頻率不斷地開啟與關(guān)斷。
1.2 防失真控制系統(tǒng)
輸入信號過大或電池電壓下降等情況會造成輸出信號失真,過載的信號會對揚聲器造成永久性損傷。通過檢測放大器輸出的失真,自動調(diào)整系統(tǒng)增益可實現(xiàn)芯片的防失真功能。
增益調(diào)整原理如圖4所示,積分器用RC實現(xiàn),具有低通濾波器的特性[4]。傳輸函數(shù)為:
根據(jù)上述積分器基本原理,增益改變原理如圖5所示。Vin為輸入信號,前置放大器的輸出信號V1和開關(guān)函數(shù)U(t)相乘,得到抽樣信號V2,V2再通過低通濾波器得到輸出信號Vo。
前置放大器增益為A1,開關(guān)函數(shù)U(t)占空比為r,角頻率為ωc,則U(t)的傅里葉展開式:
根據(jù)式(7),只要改變U(t)的占空比,就可以改變系統(tǒng)的增益。
調(diào)制電路結(jié)構(gòu)如圖6所示,信號經(jīng)前置放大器放大后送入積分放大器濾波放大,音頻信號進入PWM調(diào)制模塊,產(chǎn)生脈沖寬度隨信號幅度變化的PWM波(P1和P2)。積分器1運放增益開關(guān)S1和S2剛好反相,S1始終斷開,S2始終閉合,開關(guān)S3由一線脈沖控制,即前級的信號X1=0,S3斷開;X1=1,S3閉合。
中間虛線框為增益控制電路:第一級運放輸出信號受一對傳輸門控制,當檢測到運放輸出幅度C1_PLUS或者C2_PLUS大于某一值時,M1和M2打開,使第二級運放輸入被屏蔽,輸出幅度減小。具體增益控制信號產(chǎn)生電路如圖7所示。
比較器同相端V1為固定電位,反相端V2取兩級運放輸出的共模電平1/2VCC,兩者通過比較檢測出最大信號輸出幅度。比較器輸出端控制數(shù)字模塊,數(shù)字模塊產(chǎn)生4路的開關(guān)信號控制開關(guān)電容網(wǎng)絡,進而產(chǎn)生開關(guān)函數(shù)信號U(t)。
V4和V5為相位相反、頻率相同的三角波,V6為固定電平1/2VCC。電路存在兩種極限情況:(1)當信號幅度始終小于最大信號輸出幅度,即同相端永遠小于反相端時,輸出Y始終為“0”;(2)當信號幅度為1/2VCC很小,即同相端永遠大于反相端時,輸出Y始終為“1”。
Y分別等于0和1時,數(shù)字模塊產(chǎn)生4路開關(guān)信號[5]:S1、S2、S3、S4,推斷出1/2VCC經(jīng)過開關(guān)電容網(wǎng)絡后的輸出電平VC,進而推導出傳輸門開關(guān)信號OUT1和OUT2,以此決定M1和M2是否打開。
信號Y是隨著頻率變化的方波信號,當信號幅度超過最大信號輸出幅度時,Y=1,否則Y=0。產(chǎn)生的VC是一個介于0~1/2VCC的某電位,傳輸門控制信號OUT1和OUT2也是一個方波頻率信號,其占空比與VC電位有關(guān),信號幅度越大,被檢測的Y高電平的時間也越長,VC這個電位也越高,傳輸門導通的時間越長,運放被關(guān)斷時間越多,直至這個電位升至1/2VCC,運放輸出全部被屏蔽,這樣就起到了自動增益控制功能,有利于防止信號幅度過大時輸出產(chǎn)生失真。
2 實驗結(jié)果與分析
基于CSMC 0.5 μm CMOS工藝模型,采用Cadence的spectre對整個電路進行了仿真。圖8是當輸入信號在0~5 V范圍內(nèi),輸入1 kHz正弦信號芯片的輸出波形,圖8(a)是正、負輸出端信號波形,圖8(b)是輸出之差濾波后的波形,和分別為負載兩端的信號;信號與之差即體現(xiàn)為負載上的信號,幅度約為1.5 V;可見通過增益控制調(diào)節(jié)電路自動限幅,輸出削波基本消失。圖9是芯片照片,尺寸約為 1.4 mm×1.8 mm。
從圖10測試結(jié)果可見,在電源電壓VDD=3.6 V,輸出端分別接一個33 μH的電感,再接一個8 Ω的電阻到地(即RL=8 Ω+33 μH),輸入1 kHz正弦波信號時,該功放的總諧波失真與噪聲之和隨輸出功率變化的關(guān)系。當輸出功率接近功放的最大額定輸出功率時,THD+N的值急劇上升。在負載為8 Ω,輸出功率1 W條件下,THD+N的值僅0.2%。
圖11給出了當VDD=4 V,輸入信號f=1 kHz,Vin在0~3 V范圍內(nèi),輸出端負載RL=8 Ω+33 μH時,普通模式下的輸出功率2 W;防失真模式(NCN)下輸出功率僅為1.6 W。因此本文提出的防失真控制系統(tǒng)能保證功放在良好的THD+N和輸出功率的情況下,增大其信號輸入范圍。
3 總結(jié)
本文基于CSMC 0.5 μm CMOS工藝設計了具有雙模式控制、防失真的內(nèi)部集成升壓電路的超大音量輸出高效率音頻功率放大器。實測結(jié)果表明:相比于文獻[6]所提出的結(jié)構(gòu),本文提出的雙模式控制系統(tǒng)和防失真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有著更好的性能??梢员WC功放在5 V電源電壓下,輸出端接感性負載RL=8 Ω+33 μH時,在具有良好的THD+N和輸出功率的情況下,大幅度增加信號輸入范圍,即在0~3 V信號范圍內(nèi)保持THD+N為0.2%,最大功率輸出2 W,有效避免失真帶來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樊養(yǎng)余,于澤琦,袁永金,等.基于FPGA的高性能D類功放控制器設計與實現(xiàn).信息工程與電子技術(shù).2014(4):36-39.
[2] DAPKUS D.Class-D audio power amplifiers:an overview.ICCE 2000,Digest of Technical Papers,Los Angles:ICCE,2000:400-401.
[3] NYBOE F,KAYA C,RISBO L,et a1.A 240 W monolithic class D audio amplifier output stage[C].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2006:1346-1355。
[4] FOONG H C,TA M T.An analysis of THD in class D Amplifiers[C].Proc of IEEE APCCAS:Singapore,2006:724-727.
[5] BICHADER A.Design of analog CMOS and integrated circuits[M].Xi′an:Jiao Tong University Press,2002:391-404.
[6] 許程成,周長勝.D類音頻功放的自動增益控制系統(tǒng)[J].半導體技術(shù),2010(7):723-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