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在頒獎現場,筆者對未來科學大獎捐贈人、北極光創(chuàng)投創(chuàng)始人、董事總經理鄧鋒進行了專訪。在專訪中,鄧鋒認為目前最活躍的科技創(chuàng)新主要在四個領域:第一,人工智能加上大數據帶來IT的革命;第二,以基因組學,蛋白組學所帶來的醫(yī)療和生物技術的革命;第三,材料方面的革命,比如新材料,納米材料;第四,能源領域。他認為,人工智能帶來的IT革命,以及基因組學、蛋白組學帶來的對于健康醫(yī)療技術的進步是最大的。同時,他認為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未來會取得更大的進步。
以下為采訪紀要:
筆者:為什么決定做未來科學大獎的捐贈人?
鄧鋒:其實我們做這個獎本身也是看到今天科技在過去五到十年有了飛速的發(fā)展,大到宇宙、天體,小到微觀的納米、蛋白質,非常非常小的尺度和最大尺度都有科技不同的進步,我們知道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學的進步,應該說一方面能夠選出這些年來科技發(fā)展中對人類未來有影響的,同時也是代表世界最先進水平的,同時在大中華地區(qū),中國大陸,香港、臺灣、澳門做出的貢獻,并不一定是中國科學家,但是大中華地區(qū)作貢獻的科學家,做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對未來有影響的獎,這是我們要做的事情。為什么選在這個時間做,第一,本身科學的進步。第二,我們這些捐贈人,包括這些科學家大量都是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在那個我們成長的時代還是有一些情懷,特別是對科學有一種很崇高,很敬仰,科學家我們覺得是非常崇高的職業(yè),小時候的夢想,很多人說將來長大當一個科學家,等我們經濟上獲得獨立以后,發(fā)現這個社會變的很大,當然變化是正常的,但是現在大家不去崇拜科學家,崇拜的是影星,追的是娛樂圈的,感覺這個社會真正要向前發(fā)展,科學起了一個巨大的作用,我們應該把崇尚科學、敬仰科學家的風氣帶回來,這是我們?yōu)槭裁匆O立這個大獎的原因。
筆者:這個趨勢應該快要扭轉了吧,原來大家崇拜明星因為明星比較賺錢又很炫,科學技術在咱們國家給大家的印象是待在實驗室里,現在越來越多的科研成果其實已經應用于我們的生活,真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在你們看來這樣的時代是不是快要到來了?
鄧鋒:首先科學有兩種,一種叫做基礎科學,一種叫做應用科學,基礎科學其實未必能夠在很短時間內對人的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但應用科學毫無疑問是產業(yè)化變成有應用價值,這是肯定的。我們這一次講的很多是基礎科學為主,倒不是以應用科學。因為基礎科學是一個國家科學素質基本的東西,雖然有些東西不能麻煩反映到現實生活中,比如量子糾纏真正用到量子通訊中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但是一旦有一種應用會有巨大的改變。
筆者:你說基礎科學一旦應用到我們實際生活中會帶來非常大的改變。
鄧鋒:非常革命性的,有些是發(fā)現,發(fā)現不一定代表是發(fā)明,基礎科學很多東西是發(fā)現,比如信息論,后來對我們今天的通訊產生很大變化,當時信息論發(fā)現很多理論的東西沒有立即應用,過多少年以后才應用,所以基礎科學的用處也是很大的。不一定非得短期的實用才是科學的,還要看長期的一個國家發(fā)展的基礎,廣義相對論剛發(fā)現的時候誰也不知道怎么用,其實過了若干年,包括我們今天的通訊中,比如GPS這種東西都是用相對論,大家不會意識到他是用廣義相對論的東西。
筆者:但是您是一個風險投資機構的投資家。
鄧鋒:我們捐助都是個人的慈善捐助,跟風險投資的行為一點關系都沒有,當然我做風險投資是做科技投資的,我確實是做科技類的,因為我自己本身是清華學理工的,對科學喜歡,確實過去的工作都是跟科技工作相關,但不是基礎科學,屬于應用科學,比如計算機都屬于應用科學。投資是投資,我們做這個事跟投資沒有直接的關系,但是長期來說,如果一個社會大家對科學更尊重,更有興趣,將來在科學上的發(fā)現和發(fā)明多了以后,對我們投資也會越來越好,但是做這個事并沒有這一點,也不是用基金的錢,是用我們個人自己的錢,很多投資人大家都是拿個人的錢來做。
筆者:從戰(zhàn)略的角度來講,您希望通過參與這種活動看清未來的趨勢,這兩年在中國投資比較火的是互聯(lián)網領域,其實就是信息化,未來除了在互聯(lián)網領域會出現很多創(chuàng)新的科學發(fā)現和技術,在別的領域是不是也會相繼出現?
鄧鋒:互聯(lián)網領域創(chuàng)新大量是商業(yè)模式的創(chuàng)新,當然整個兒互聯(lián)網是從技術創(chuàng)新開始,把網絡連起來最后出現一堆商業(yè)創(chuàng)新,科技創(chuàng)新有時候真的帶來一場創(chuàng)新的革命?,F在我們看到除了互聯(lián)網領域,會有很多其他形式的科技創(chuàng)新出來,比如基因組學的基因測序,人工智能大家都知道AlphaGo,這只是一個代表,未來的機器翻譯,聊天機器人,各種服務型機器人,無人駕駛飛機,無人駕駛汽車等等,其實都是在做創(chuàng)新,這個創(chuàng)新你看到最近科技的創(chuàng)新越來越多,我剛回國十年前做投資主要是商業(yè)模式的創(chuàng)新,做一個社區(qū),做個電商,現在今天看到都是硬科技的,所謂大家講的黑科技,大家都知道科技的重要性越來越高了,以后未來的競爭真的是科技上的競爭越來越多。從我投資的角度來看,對于我們這種長期做科技投資的肯定未來是好的,我自己回國十一年一直做科技的早期投資,最早覺得有點曲高和寡或者機會沒有那么多。
筆者:那會兒有這種感覺嗎,2004、2005年的時候。
鄧鋒:對,現在就不一樣了,現在反而沒有特多科技含量都把自己說的有特別多的科技含量,有時候科技說的特別好大家覺得很不錯,這是另一個程度。現在大家都說自己做科研,確實科技的東西越來越多,而且科技創(chuàng)新也越來越被投資人所認可,這是肯定的。
筆者:您看到除了互聯(lián)網之外,您剛才說硬科技的領域,您覺得在哪些領域目前看到的科技創(chuàng)新是比較活躍的,是你們覺得以后要重點關注的?
鄧鋒:最大的人工智能加上大數據帶來IT的革命,有很多從云計算的基礎架構,我們講的IOT,人工智能的算法,人工智能的系統(tǒng),比如智能硬件系統(tǒng),你說人工智能的系統(tǒng)包括什么?我說無人駕駛,無人機都是人工智能,所以整個兒以人工智能加大數據帶來IT的革命是一大塊。第二塊,我認為以基因組學,蛋白組學所帶來的醫(yī)療和生物技術的革命,比如使精準醫(yī)療成為可能,當然中間還有其他的,比如新材料,納米材料,材料方面的革命。另外能源方面有一些新的進展,我覺得往大了說,最大塊是人工智能帶來的IT,一塊是基因組學、蛋白組學帶來的對于健康醫(yī)療技術的進步,這是最大的。
筆者: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影響,我們現在感覺越來越能切身體會到了,像精準醫(yī)療和您剛剛所說的新材料的影響離我們還會很遠嗎?還是說這種節(jié)奏已經很近了。
鄧鋒:這種發(fā)現和進展不是說一晚上就從零到一了,實際上是逐漸過度的過程,有些甚至在你不知不覺中。舉個例子,基因組學首先第一個是無創(chuàng)產前檢測,以前檢查小孩唐氏綜合癥,唐篩你要做羊水穿刺,現在已經不用了,抽點血,這其實就是基因組學的東西。現在癌癥你動了手術以后會不會復發(fā),癌癥動了手術了以后是不是切的干凈,也是抽一點血就可以做了,他可以從里面看看是怎么樣的。未來可能癌癥早期的診斷,當癌癥還沒有能用X光機看到,其實你可以用血液上的東西,游離的DNA就做到檢測,這些也正在發(fā)展,今天還沒有到臨床應用的地步,可能未來五年到臨床應用的地步,這是一步一步來的。其實制藥也是,現在得了什么病大家都吃同一個藥,藥不是說所有深都一個藥管用,特別是生物藥,這個藥對20%得這個病的人有用,對那80%沒用,或者換過來說對50%的人有用,對另外50%的人沒用,你到底適不適合這種藥,為什么叫精準醫(yī)療,他會根據你這個人的特征來看那個藥對你適合不適合,這些現在都做不到,這個未來也是在發(fā)展中。包括分子檢測的東西,比如你今天早晨起來嗓子疼,你可能抹點唾液,馬上告訴你是細菌還是病毒,什么樣的病毒感染,什么樣的細菌感染,細菌你就得趕緊打抗生素,病毒可能你抗生素也沒用,他能夠更快,更準的告訴你這些東西,這些技術都在發(fā)展。今天雖然沒有做到說你樓下的診所就能干這個事,但是我個人感覺未來五到十年之內,這種東西都會出現。你想一想基因測序的事,在2000年的時候,一個基因測序要花掉10幾億美金,現在一千美金都不到,再往下做可能一百美金,幾百塊錢人民幣就可以做,這個東西他的變化不是一步就調整過來了,但是你可以看得到,在你有生之年,在我有生之前都可以看得到。
筆者:我覺得在辨別趨勢的時候有一個問題,有些趨勢是真正的趨勢,他是真的會變成現實的,但有些趨勢有時候只是別人炒概念,怎么樣區(qū)分真正的趨勢和炒概念的趨勢?
鄧鋒:炒概念未來也會成為一個趨勢,只不過他把時間點提前了。本來是五到十年,他非說明年就能發(fā)生,那就屬于炒概念,但是不代表這個事十年以后不發(fā)生,很多人希望把這個泡沫吹的很大。
筆者:您一般怎么判斷這個時間遠近?
鄧鋒:做投資的時候我們需要做判斷,坦率的說,很多事未必能判斷得很準,有時候進展有一些偶然原因在里面,也有市場需求的帶動,天時地利人和各個因素湊到一起才能發(fā)展的快一些,受到一些偶然事件的影響,比如魏則西這個事,其實我個人反對因為魏則西這個事所有生物和癌癥治療細胞的療法全停下來,國外只是那一種療法要停,其他都在進展,我覺得其實國外在這方面反而發(fā)展很快,我們自己因為一個魏則西事件全給停了,就是一刀切,就被嚇住了,關鍵他不負責任,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覺得這個偶然因素誰也沒想到,把整個進程耽誤下來了。其實方向繼續(xù)往前走,但是細節(jié)上要抓得緊。很多事都是這樣的,中國很多事要不然大家是一窩蜂而上,要不然一刀切全停,你說怎么預測時間點,很難預測的,因為這個你不知道,大的方向覺得是對的,主要是有長期持續(xù)不斷的投入他就會起來。
筆者:就科學創(chuàng)新來講,未來科學論壇是想發(fā)現一些具有原創(chuàng)價值的工作,這跟中國過去科研走的路子很不一樣,中國原來在科技應用方面還行,因為中國的市場會比較大,但是就原創(chuàng)性科研工作來講,您認為未來中國有優(yōu)勢嗎?
鄧鋒:我覺得有優(yōu)勢,第一,國家也好,各個機構這方面投資越來越大,錢是一個基礎,現在投資很大很大。第二,中國有很多優(yōu)秀的科技人才,這種人才可能是大量的留學生,或者在國外工作一段時間再回來,或者你不見得要回來,中國人又聰明又勤奮,這也是人的優(yōu)勢。以色列也是這樣,以色列教育又好,又聰明勤奮,以色列在科技上在全球做的很領先。中國也是一樣,又聰明勤奮,家長對教育很重視,在這方面對理工科的教育,家長很早年就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對自然科學有一個偏好,這是中國在自然科學方面有優(yōu)勢,人文科學我不好說,但是自然科學方面是有優(yōu)勢的。當然,這個東西是要積累的,我們積累還不夠,他積累到那個時間就會爆發(fā)。比如老說諾貝爾獎中國人得的少,那是歷史少,未來不見得少,中國需要一個積累,這個積累慢慢來。
筆者:但是中國的科研體制是非常僵化的,您現在看到一些變化嗎?
鄧鋒:我現在看到一些變化,但是坦率的說這種變化還不能到把過去整個兒的問題全解決的地步,有些變化比如現在科研院所,尤其在應用科學上更強調科技成果的產業(yè)化,舉個例子,知識產權歸誰的問題,歸學校還是歸哪兒,現在這個東西放得很開了,大量給科技工作者本人,這跟以前比有巨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