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jù)外媒報道,研究人員已經(jīng)攻克了制造可伸縮納米探針陣列的艱巨任務,這種陣列的大小足以記錄人體心臟細胞和初級神經(jīng)元的內部工作。
從細胞中讀取電活動的能力是許多生物醫(yī)學程序的基礎,比如大腦活動測繪和神經(jīng)修復術。開發(fā)用于細胞內電生理學(細胞內運行的電流)的新工具,可以在減少侵入性傷害的同時打破物理極限(時空分辨率),從而更深入地了解電致細胞和它們的網(wǎng)絡組織,以及人機界面的新方向。
來自薩里高級技術研究所(ATI)和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在《自然-納米技術》雜志上發(fā)表了論文,詳細介紹了他們是如何制造出一組用于記錄細胞內的超小型U型納米線場效應晶體管探針的。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小結構能夠清晰地記錄初級神經(jīng)元和其他生成細胞的內部活動,并且具有多通道記錄的能力。
薩里大學ATI的趙云龍博士說:“如果從事醫(yī)療專業(yè)人員可以更加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那么將會對患者的治療更加有益。但重要的是,他們首先必須擁有足夠好的醫(yī)療工具,因此人與機器之間的交互是必須的,所以我們必須打破現(xiàn)代科學的限制,制作更好的工具來幫助他們完成工作。
“我們的超小型、靈活的納米線探針可能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工具,因為它們可以測量細胞內信號,其性能可以與膜片鉗技術測量的振幅相媲美。同時由于該設備的優(yōu)點是可伸縮的,可有效減少患者的不適感,更加不會對細胞造成致命的損害
通過這項工作,我們發(fā)現(xiàn)了關于尺寸和曲率如何影響設備內在化和細胞內記錄信號的明確證據(jù)?!?/p>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查爾斯·利伯說:“該工作是將'合成'納米級構建模塊集成到芯片和晶片級陣列的重要一步,從而使我們解決了細胞內可伸縮記錄這個長期困擾我們的問題。”
薩里大學ATI主任R拉維·席爾瓦教授說:“這項工作表明了學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