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電源技術 > 設計應用 > 10 kV重覆冰架空線路設計的原則與方案
10 kV重覆冰架空線路設計的原則與方案
2018智能電網增刊
龐明遠1,宗 強2
1.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甘肅 蘭州,730050; 2.南通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江蘇 南通,226000
摘要: 介紹了國家電網公司編制10 kV架空線路中、重冰區(qū)典型設計的原因和意義。分析了典設中重覆冰線路的氣象條件,設計了E1、E2、E3三個中、重冰區(qū)氣象區(qū)。針對三個氣象區(qū)說明了桿塔模塊設置原則和思路,尤其是大檔距桿塔的設置意義與檔距設置原則。最后對典設經濟性進行實例造價分析,得出應全面推廣的結論。
中圖分類號: TM75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018.S1.039
Abstract:
Key words :

0  引言

    近些年來,湖南、湖北等幾個省冬天連續(xù)出現(xiàn)了持續(xù)的大范圍災害性冰雪天氣,持續(xù)時間長、涉及范圍廣,嚴重破壞了當?shù)毓╇娫O施,極大影響了人民生活和工農業(yè)生產。由于天氣惡劣,給電力搶修恢復供電帶來巨大困難。巨大的社會影響和經濟的發(fā)展要求配電網從設計上提高抗冰能力,減少災害損失,降低搶修難度。

    由于配電網管理,設計、施工等建設力量普遍薄弱,盡管各地針對災害加強了線路建設,防災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國家電網公司決定集中力量統(tǒng)一編寫一部重冰區(qū)線路的配電網典型設計,提高全網抗冰能力。

1  典設模塊劃分原則和思路

    湖北恩施地區(qū)在國家電網供電范圍內為覆冰最嚴重地區(qū),根據湖北恩施當?shù)氐臍庀筚Y料和電力公司線路運行經驗,覆冰最大厚度達到30 mm。根據DL/T 5440-2009 《重覆冰架空輸電線路設計技術規(guī)程》的規(guī)定,冰區(qū)按覆冰厚度分為:中冰區(qū)15 mm、20 mm;重冰區(qū)20 mm、30 mm、40 mm。本次典設分析了湖北、湖南的覆冰資料,根據配網線路的特點,考慮模塊精簡及物料統(tǒng)一,設置了三個氣象區(qū):中冰區(qū)模塊選擇15 mm(E1氣象區(qū))、20 mm(E2氣象區(qū))覆冰氣象條件,重冰區(qū)模塊只選擇一種30 mm(E3氣象區(qū))覆冰氣象條件。三個氣象區(qū)詳細參數(shù),見表1。

pmy-b1.gif

2  10 kV重覆冰線路桿塔方案

    線路覆冰時,相當于導線直徑和重量增加。導線重量增加,引起桿塔垂直荷載和縱向力增加,對轉角桿塔側向水平力顯著上升;導線直徑增加又引起風荷載增加。特別在重冰區(qū),由于各項受力極大,增加了桿塔設計難度。由于受力極大,一些小截面導線容易斷線,典設中通過計算確定導線最小使用截面。由于E3氣象區(qū)覆冰為30 mm,受力太大,設計中不考慮受力學特性較差的導線,因此E3氣象區(qū)只按鋼芯鋁絞線進行設計。

    因冰災受災嚴重地區(qū)主要分布在山區(qū)。山區(qū)海拔較高而且由于征地難,塔位很多處于山頂、風道、埡口地帶或山的陰面,這些地區(qū)容易形成嚴重覆冰,同時山區(qū)線路高差較大,因地形所限,即使10 kV架空線路也普遍使用大檔距。因此本次典設中、重覆冰區(qū)用雙桿和寬基塔系列實現(xiàn)大檔距。雙桿檔距控制在250 m以內,寬基塔將檔距最大拓展到600 m。大檔距導線采用JL/G1A型鋼芯鋁絞線,不考慮絕緣導線。全部設計模塊方案詳見表2。

pmy-b2.gif

    由于覆冰多發(fā)生在山區(qū),尤其是海拔1 000~1 500米的陰坡山口,因此抗冰模塊的設計海拔按2 000米設定。

3  經濟分析

    要使抗冰典設全面使用并真正發(fā)揮作用,還要考慮經濟性,因此我們對典型設計桿塔計算成果的經濟技術進行了預評估。由湖南、湖北省電力公司挑選了3條受到覆冰影響的已建成線路使用抗冰典設模擬設計,進行經濟技術效益初步分析。具體線路名稱及對應氣象區(qū)見表3,模擬設計經濟指標比較見表4。

pmy-b3.gif

pmy-b4.gif

    通過經濟比較,3條線路造價分別提高13.8%、36.6%、43%(線路3)。按典設設計后建設等級明顯提高(如線路3設計覆冰厚度從10 mm提高到30 mm),抗災害能力提升,保證了電網安全,運維費用也有所降低。綜合安全性和經濟性,典設宜全面推行。

4  總結

    國網公司抗冰典設凝聚了電力系統(tǒng)廣大專家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心血和汗水,是國家電網公司推行標準化建設的成果之一,能夠進一步提高我國配電網建設質量和發(fā)展水平,為全面建成現(xiàn)代配電網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信息:

龐明遠1,宗  強2

(1.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甘肅 蘭州,730050;

2.南通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江蘇 南通,226000)

此內容為AET網站原創(chuàng),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