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模擬設計 > 業(yè)界動態(tài) > 點贊馬化騰!騰訊贊助的2020"科學探索獎"頒獎 50人獲獎

點贊馬化騰!騰訊贊助的2020"科學探索獎"頒獎 50人獲獎

2020-11-17
來源:21ic

2020“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14日在北京舉行,來自九大領域的50位獲獎人獲獎。

“科學探索獎”是騰訊基金會發(fā)起人馬化騰,與北京大學教授饒毅,攜手楊振寧、毛淑德、何華武等科學家,于2018年11月9日共同發(fā)起設立。騰訊基金會投入10億元人民幣的啟動資金資助該獎項。2020年9月25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并可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

1.png

雖然才舉辦了兩次,但“科學探索獎”含金量極高。2020“科學探索獎”在評選過程中重點關注四個因素: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變革性和可行性。相比起過往的研究成就和學術地位,評審委員會更看重申報人本人及其研究方向的未來潛力,鼓勵自由探索。

21ic家注意到,與其他的偏向應用的獎項不同,“科學探索獎”關注基礎學科,關注年輕學者,致力于幫助青年科技工作者掙脫現(xiàn)實生活的“引力”,鼓勵更多“從0到1”的探索。

2.png

2020“科學探索獎”特別關注女性科學家和年輕科學家的發(fā)展,最終50位獲獎人的平均年齡不到40歲,其中女性5位,35歲及以下獲獎人6位,最年輕的獲獎者僅30歲。

例如,2020“科學探索獎”獲獎者之一——今年剛滿41周歲的黃志偉教授出生于江蘇,先后就讀于蘭州理工大學、中國農業(yè)大學和哈佛大學,如今扎根于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潛心研究。他說,作為青年學者,要甘于坐“冷板凳”。黃志偉從事的是“人體適應性免疫系統(tǒng)”的研究,他和研究團隊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免疫和神經生物學領域的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以及天然免疫系統(tǒng)激活的新基因及其信號通路。黃志偉解釋說,簡而言之,就是我們體內的衛(wèi)士T細胞如何能夠在人體受到病毒入侵的時候快速有效地作出反應,進行自體免疫修復。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李婧就是女性獲獎者之一,她的研究方向是太赫茲探測超導電子學和射電天文。她介紹說:“我們探測器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就是靈敏度,是一個基于高能隙氮化鈮材料的靈敏度比較高的叫SIS隧道結混頻器的一項工作。拍到去年黑洞照片的技術就是我工作中提到的SIS探測技術。所以如果SIS的重要性就是技術的重要性,我想,用這個黑洞照片就足以說明它是多么重要了?!崩铈撼晒ρ兄屏遂`敏度突破五倍量子極限的0.5太赫茲氮化鈮高能隙超導SIS混頻器,在國際上首次實現(xiàn)該類超導混頻器的天文觀測,是該領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2.png

50位獲獎者中黃芊芊是最年輕的那一位,今年剛剛30歲,2015年獲北京大學理學博士學位(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專業(yè)),2017年正式入職北大成為微納電子學系的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她的主要研究方向為后摩爾時代超低功耗微納電子器件及其在邏輯電路、新型計算等領域的應用。黃芊芊表示,面向未來,前路必定充滿曲折與未知,但自己的求索之心會更加堅定。

21ic家以為,時下,國際上科技創(chuàng)新競爭日趨激烈,而創(chuàng)新的源頭離不開基礎科學研究,正像茫茫科技大海上的燈塔,基礎科學的創(chuàng)新將為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指引方向,帶來質變的可能。各國政府及相應機構都在重視資助基礎學科研究,可喜的是,國內的企業(yè)像騰訊等,已走出了帶頭的一步。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