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電子元件 > 業(yè)界動態(tài) > 全球家電行業(yè)陷入芯片危機,自研成唯一出路?

全球家電行業(yè)陷入芯片危機,自研成唯一出路?

2021-05-08
來源:物聯網智庫

繼汽車、智能手機之后,家電行業(yè)的“缺芯”窘境也逐漸浮現于大眾視野之中。

“缺芯”風暴席卷全球,注定“無人生還”。

近幾個月來,工廠起火、停電、寒潮、新冠疫情加劇等突發(fā)事件為本就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芯片制造業(yè)又添了一把柴,一時間,芯片短缺何時能解成為了各行各業(yè)產業(yè)鏈上下游最關心的問題。

高盛的一項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全球有多達169個行業(yè)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芯片短缺的打擊,覆蓋從鋼鐵產品、混凝土生產到空調制造、啤酒生產在內的諸多領域,甚至連肥皂制造業(yè)也受到了影響。而繼汽車、智能手機之后,家電行業(yè)的“缺芯”窘境也逐漸浮現于大眾視野之中。

全球家電行業(yè)陷入芯片危機

近日,寧波晚報報道了寧波祈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方曙光在自己朋友圈的一句感嘆——“萬事俱備,只欠芯片”。該公司是一家集研發(fā)、制造、銷售為一體的凈飲水設備及核心配套產品專業(yè)廠家,其線路板會直接用到控制芯片,主要來源為國產芯片,目前他們遇到的缺芯情況已十分嚴重,給公司生產帶來了很大影響。

專業(yè)生產美容美發(fā)電器、個人護理電器的家電龍頭企業(yè)月立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宋曉闖也向寧波晚報的記者介紹道,公司雖不直接采購芯片,但其高速吹風機等產品中需要用到集成了芯片的馬達,雖然這類產品的占比不到10%,但“缺芯潮”已導致其整機生產成本上漲了近15%。

飛利浦空調(中國)運營總部總經理甘建國也曾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空調電腦板上的芯片從去年11月份就開始緊缺,芯片交貨周期延長,目前需要提前180天、甚至360天來備貨,而以前最多只需要提前45—60天備貨,芯片供應商除美國、日本企業(yè)外,目前國內供應占比已達50%。

無獨有偶,不只中國,全球家電行業(yè)都處于芯片短缺的陰霾之中——首爾一家小型電視制造商表示,除非支付更高的價格,否則很難獲得關鍵零部件;三星電子負責電視部門的副社長韓鐘熙表示,全球半數以上的電視制造商面臨芯片短缺問題,這樣下去很多企業(yè)根本無法再制造電視;家電制造商LG電子則稱,芯片短缺目前未影響公司整體生產,但也承認其確實構成了風險。

相關調研報告指出,目前白電領域尤其是智能化功能電器受變頻智能芯片吃緊影響較大,彩電產業(yè)鏈上游CPU、內存、閃存等芯片也處于缺貨狀態(tài),小家電、廚電上游人工智能語音控制芯片、傳感器芯片及物聯網芯片都出現不同程度的缺貨。

供需兩側的雙重壓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家電行業(yè)的“芯片荒”也非短期而成,置身于全球芯片風暴之中,家電產業(yè)不僅承受著芯片供給側的巨大競爭壓力,同時還需要面對消費市場日益走高的購買需求。

在供給側,由于家電行業(yè)所應用的芯片多為功能簡單的低利潤處理器,有業(yè)內人士分析稱,在芯片產能短缺的當下,芯片制造商優(yōu)先將產能分配給高利潤產品,家電芯片則排在了最后,從而造成了供不應求的情況。

在需求側,隨著智能家居的快速普及,傳統(tǒng)家電迎來了大規(guī)模的智能化升級。以彩電為例,隨著超高清、AI等技術的發(fā)展,彩電已成為智能家居的新交互終端,在智能化、聯動場景的加持下,彩電市場逐步呈現出“量降額升”的景象。同樣地,冰箱、空調、洗衣機等傳統(tǒng)家電也隨著全屋智能的推進落地,間接拉動了消費者需求。據Verified Market Research發(fā)布的報告顯示,預計到2027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2078.8億美元。而隨著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家電智能程度日益提升,其背后的芯片功能復雜程度、芯片數量都隨之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芯片缺貨的最直觀體現便是價格上漲,在供不應求的火爆環(huán)境之下,國內微控制芯片廠商靈動微電子、瑞芯微先后宣布將于4月1日起對芯片產品價格進行不同程度的調漲。同時,瑞納捷半導體、敏矽微電子、輝芒微電子等廠商也先后發(fā)布產品漲價通知函。對于家電制造商而言,芯片交貨量驟減、生產成本提升、新品研發(fā)滯后等問題接踵而來,為平衡成本,漲價也實屬無奈之舉。

aaaaaaaaaaaaa.jpg

圖源:網絡

自年初起,包括TCL、海信、美的、奧克斯在內的多家國內家電巨頭均陸續(xù)發(fā)出了漲價通知。小米則是在4月初發(fā)布公告稱,因面板、芯片等零部件價格波動,報價持續(xù)走高,將對電視價格作出調整。

自研或成唯一出路?

誠然,蔓延全球的芯片短缺無疑為國內芯片廠商帶來了發(fā)展良機,但家電芯片相較于汽車、智能手機等行業(yè)的劣勢是不爭的事實,面對制造廠商基于利潤考量的“割舍”,許多家電巨頭的自研芯片優(yōu)勢逐漸凸顯。

目前,包括美的、格力、創(chuàng)維、海信在內的多家家電廠商均已開始造芯。

美的

2018年,上海美仁半導體公司成立,這也標志著美的正式進入芯片和半導體領域。美仁半導體已經形成了MCU芯片、IoT芯片、電源芯片和功率芯片四大產品系列,并在美的集團家用空調、暖通及樓宇、冰箱、洗衣機、廚房和熱水等事業(yè)部均已完成產品測試。

據了解,美仁半導體將在2021年深入推進芯片產品,覆蓋國內重點客戶,借助國內成熟的芯片產品以及配套經驗逐步覆蓋海外客戶、開發(fā)全球電控廠商企業(yè),踐行“國內外市場雙輪式驅動”的市場經營戰(zhàn)略。

格力

2015年,格力成立微電子所和功率半導體所,正式開啟“造芯”之路,并于2018年8月28日官宣其已經擁有自主設計空調機主芯片的能力;2018年,格力電器又成立了全資子公司——珠海零邊界集成電路有限公司,目前該公司直至去年已經成長為年銷量超千萬顆的芯片原廠,承接多項省級重大科技項目,以自主研發(fā)的核心技術,為中國制造提供高品質工規(guī)級的精品芯片。

此前,董明珠曾公開表示,要為中國自主研發(fā)芯片,就算天塌下來,我們也能自供。她提出,“芯片,請相信我們一定會繼續(xù)努力做”。

創(chuàng)維

2018年,創(chuàng)維發(fā)布了AI電視Q5A,搭載自主研發(fā)的蜂鳥AI芯片,該芯片可基于AI算法智能判別物體細節(jié),與巨型數據庫資源進行對比修正,進而精準降噪,讓細節(jié)呈現更精美。在畫質處理方面,創(chuàng)維蜂鳥AI芯片可基于AI算法智能分析海量圖像資源,實時對色彩進行深度補償,有效解決圖像失真問題,讓色彩表現更加平滑自然。

海信

早在2001年,海信便開始組建團隊進行芯片研發(fā),當時主要聚焦于數字音視頻圖像解決方案芯片,并于2005年推出國內首顆高清電視處理主芯片——信芯VPE1X ,成功填補了我國在數字視頻處理超大規(guī)模專用集成電路設計的空白。

回歸至今年一季度,海信推出了目前國內最高水平的超高清畫質芯片,在運動流暢度,色彩逼真度,HDR對比度,AI畫質提升等方面,實現了核心畫質算法的全面突破,并將率先應用于海信電視U7G MAX、U9G-PRO等高端旗艦產品上,為電視畫面在色彩管理和精細化控制方面帶來卓越的表現力。

不難發(fā)現,一眾家電巨頭均是在多年前便開始布局芯片產業(yè),這也使其在面對本次芯片短缺時有了更足的“底氣”。然而造芯所需要的資金與人力成本并非每家企業(yè)都可承受的,相較之下,如何協(xié)調芯片供應與產品研發(fā)、制造、銷售等多方面的關系才是大多數企業(yè)需要重點關注的,公司可以通過提升芯片供應鏈管理能力,從而整合資源、實現多渠道預定,最終保障生產。

目前,全球范圍內的芯片短缺仍在持續(xù),據專家、產業(yè)鏈人士所言,這一現象或將延續(xù)至2022年。就國內市場而言,這無疑是挑戰(zhàn)與機遇并存,雖然國內的芯片生產、封裝技術與國際水平仍存在差距,但這也為我國發(fā)展芯片自主可控提供了良好的發(fā)展空間與市場需求。

具體到家電行業(yè),其芯片功能的復雜程度與工藝、成本相較于汽車、智能手機等行業(yè)有明顯優(yōu)勢,更易推進自研,加之諸多企業(yè)早有布局,相信在這場席卷全球的變革之中,國產家電領域的芯片發(fā)展也將百尺竿頭。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