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財富的引入是技術革命時期獨有的特征。在一些社會中,財富僅限于實物,例如辛苦打制的投矛器或是新近采摘的漿果,而在另外一些社會中,財富還可以是位于遙遠大陸上的房地產。那么,在大數據時代,數據何以成為財富?
據外媒報道,近日,虛擬游戲平臺Sandbox上的一塊虛擬土地以430萬美元(約2737萬元人民幣)的價格售出,打破了此前由Decentraland平臺創(chuàng)下的243萬美元紀錄。購買該地塊的玩家并非個人,而是一家投資和開發(fā)虛擬房地產及其他數字資產公司,目前該公司已經囤積了大約2500塊數字土地。
在此之前,“林俊杰在推特上宣布持有Decentraland元宇宙虛擬地塊”的消息也引發(fā)了公眾的廣泛關注。由數據構成的虛擬地塊緣何受到追捧?換而言之,數據何以成為財富?顯然,身處大數據時代,我們每個人都是數字革命的參與者。大數據帶來的信息風暴正在變革我們的思維、工作和生活?;ヂ?lián)網、機器和算法使人類行為變得越來越容易量化,也逐漸將我們的社會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數據庫,獲取并利用數據是科技行業(yè)巨頭眼中的頭等大事。在當今富豪榜上,能夠躋身榜單的皆是數據股份占比龐大的公司掌門人。
在《大數據時代生存法則》一書中,新西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倫理學教授尼古拉斯·阿加主張將數據視為數字革命時期特有的財富,其真正的潛力正通過人工智能漸漸釋放出來。我們的財富概念正在發(fā)生變化,尼古拉斯指出,每個時代最主要的財富與當時的技術集成包密切相關。新石器時代的財富是新石器時代農業(yè)用具的使用對象,而數據作為一種新型財富則對應數字時代的技術集成包。
以下內容節(jié)選自《大數據時代生存法則》,較原文有刪節(jié)修改,部分小標題為編者所加,非原文所有。已獲得出版社授權刊發(fā)。
原作者丨[新西蘭]尼古拉斯·阿加
摘編丨何安安
《大數據時代生存法則》,[新西蘭]尼古拉斯·阿加 著,蔡薇薇 譯,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21年10月版。
在人工智能領域,相對于圖靈的哲學動機——打造如人類一般擁有思維能力的機器,實用動機已經呈現(xiàn)出了全面壓倒性的優(yōu)勢。能夠通過圖靈測試的機器是科幻電影的偉大立題之本。但是從重要性上而言,這種機器遠比不上那些可以完成腦力工作的產品。
位于數字革命前沿的“智能”應當體現(xiàn)為“抗癌X計劃”之類的智能機器具有人類難以企及的智力水平,而不是科幻電影中充滿了人格魅力、認知能力超群的全能型選手。實用動機以承擔腦力工作為核心,其重要性日益凸顯。當我們了解到數據是數字革命時期典型的財富時,這種動機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了。數據是指以數字為載體,儲存于電腦中且經由電腦處理的信息。獲取并利用數據是谷歌、臉書、亞馬遜與其他科技行業(yè)巨頭眼中的頭等大事。
在這里,我主張將數據視為數字革命時期特有的財富,其真正的潛力正通過人工智能漸漸釋放出來。與此前的各色財富相比,數據的系統(tǒng)性更強,等級更高。數據的這種特性在當今的富豪榜上一覽無余,能夠躋身榜單的皆是數據股份占比龐大的公司掌門人。新型財富的引入是技術革命時期獨有的特征。想一想由石油所書寫的西方文明歷史吧。工業(yè)革命將此前僅具有邊際經濟價值的石油變?yōu)橐环N重要的財富。
在工業(yè)革命以前,某些美洲土著會用石油涂抹獨木舟上的木板,或通過添加石油來調制各種療效有待驗證的藥物。但是到了工業(yè)革命時期,如何尋找、控制并開采石油卻成了一切形態(tài)的社會的關注焦點。有些人對新型的財富更為敏銳。數據等于財富的全新理念在人群中激起了強烈的不公平感。那些在早期便意識到數據即財富的人憑著自己的遠見卓識與他人進行了交易,未來的輿論勢必要聲討這種有失公平的做法。但工業(yè)革命也給了諸多不公平的交易以可乘之機。例如,窮困潦倒的得克薩斯州農民在收取了我們現(xiàn)在看來的蠅頭小利后就出賣了蘊藏在自己土地之下的石油的所有權。思維滯后者必須在經歷一段痛苦的情感與心理調適期后才能最終領悟新型財富的重要性。
數據何以成為財富?
數據是數字革命時期引入的一種財富變體,是數字時代的典型特征之一。我這里所指的財富包括一切有市場價值、交換價值與生產價值的物品。財富是極其多樣的。在狩獵采食社會中,財富就包括采集的堅果和水果、屠宰過的動物尸體,以及長矛與投矛器。農業(yè)社會中的財富可以是莊稼、種植莊稼的土地、飼養(yǎng)的家禽家畜、圈養(yǎng)家禽家畜的圍欄、搭建在公社上的房屋等。工業(yè)化社會中的財富包含了工廠、搭建工廠的土地、商業(yè)企業(yè)的股份、煤、石油等。我們可以看到,每個時代最主要的財富與當時的技術集成包密切相關。新石器時代的財富是新石器時代農業(yè)用具的使用對象,而數據作為一種新型財富則對應數字時代的技術集成包。
我明白,“財富”這一概念包含了某種排他性。如果我或是我的族群圈占了一些土地,并視之為財富,那么我們的目的就是要禁止你或你的族群效仿我們的行為。我們可以想象那些萬物都無法達到成為財富的標準,從而根本不存在財富的社會。在這些虛構的社會中,沒有任何個人或群體會宣稱其對任何物品享有獨占權。但是,每種形態(tài)的人類社會似乎都垂青一些堪為財富的物品。在一些社會中,財富僅限于實物,例如辛苦打制的投矛器或是新近采摘的漿果,而在另外一些社會中,財富還可以是位于遙遠大陸上的房地產。
排他性的概念對數據作為一種財富的地位造成了沖擊。數字革命的樂觀主義者提出,“非排他性”是數據的典型特征之一。數據是信息,能令我受益的信息同樣也能令你受益。我的觀點是,信息可以由個人或群體所獨占,并足以成為數字革命時期典型的財富。蘋果、谷歌與臉書的龐大財富都建立在持有海量數據,且預計能通過人工智能開發(fā)這些數據的前提之下。
電影《社交網絡》(2010)劇照。
從本質上而言,新型的財富與現(xiàn)有的財富之間是不連續(xù)的。你需要利用最新的技術集成包來兌現(xiàn)財富的價值。如果你所處的社會沒有實現(xiàn)聯(lián)網的數字計算機,那么,數據就只能是信息,你僅能借助你與朋友的記憶力來加以利用。只有經過數字計算機的處理后,信息才成為了數據。一種新型財富的引入會大幅降低先前存在的財富的重要性。新崛起的技術集成包會提高財富的等級。
但數字革命并不會令現(xiàn)有的財富退出歷史舞臺。持有新型財富對于富豪而言,其意義遠勝于持有不動產之類的非王牌系列財富。土地是一種財富,但與新型財富——數據相比,卻已是明日黃花。大勢已去的財富將繼續(xù)存在,但重要性已經大不如前了。相對于持有舊型的財富,手握新型財富會更有價值。我們權衡一個人是否可以被稱為富豪的標準往往是他是否擁有新型財富,而非是否擁有那些老掉牙的財富。最新的技術集成包創(chuàng)造的財富與已經陳舊的技術集成包所創(chuàng)造的財富之間的關系反映在我們用于衡量財富的價值體系中。
數字技術公司稱霸企業(yè)富豪榜。數字革命在以光速造就億萬富翁。約翰·D。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憑借足智多謀與左右逢源,傾其一生積累財富。年輕的軟件工程師凱文·斯特羅姆(Kevin Systrom)和邁克·克里格(Mike Krieger)在從美國斯坦福大學畢業(yè)后的幾年之內就創(chuàng)建了社交平臺“照片墻”(Instagram),并以10億美元的價格將它賣給了臉書(一家定位精準,十分清楚自身價值的公司)。這一切都發(fā)生在照片墻問世后的一年半時間內。卓越的財富增值模式往往源于最新的技術集成包中涵蓋的各項技術。工業(yè)革命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的第一批億萬富翁,而數字革命則令坐擁億萬家財的富豪司空見慣。
數字革命時期,人們不會指望巴菲特改變世界
2015年2月,蘋果公司成為美國第一家市值超過7000億美元的公司。在數字革命到來之前的數十年中,用來衡量商業(yè)巨頭間相對地位和財富的形式與當今的衡量方式有很大不同,如果我們用前者對蘋果公司進行評估的話,蘋果公司的財富持有量是相對較少的。它并沒有擁有很多的不動產。比起數字革命以前的時期,在數字革命時期,持有土地對于財富數量級的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給一位農民更多的可耕地當然還是可以直接增加他的財富值。
現(xiàn)在,最有錢的個人與公司的確還持有陳舊的財富,但他們往往愿意以數字革命產生的新型財富來計算自身資產。亞馬遜的創(chuàng)始人杰夫·貝索斯(Jeff Bezos)在得克薩斯州西部擁有一塊面積達16.5萬英畝(1英畝≈4046.86平方米。——譯者注)的農場,偶爾,他會用這片農場來為他名下的一家航空制造與航空服務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進行發(fā)射測試。但是這片廣闊無垠的土地所產生的收益卻對2018年貝索斯拿下高居世界富豪榜第一位的成就沒什么助益。貝索斯的孩子們不會靠吹噓他們家所擁有土地的面積占得克薩斯州總面積的百分之幾來炫耀父親的財富。擁有寬敞的房屋、廣闊的農場自然是件樂事,但這些東西往往是富人用他們的財富去獲得并享受的,而不直接構成財富本身。
想一想那句風靡一時的流行語“數據是新型石油”。1與0的排列組合與在自然狀態(tài)下呈現(xiàn)為黃黑色液體的碳氫化合物混合物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數據與石油的相似之處存在于更高的功能性層次上。自從將煤礦擠下神壇以來,石油就一直位居工業(yè)革命各項進步的核心位置。石油與內燃機相結合,徹底地重塑了人類的生活。石油的核心地位使巨額財富的積累成為可能。數據現(xiàn)在也扮演著與石油相同的角色。谷歌公司的財富就蘊藏在它不斷收集的用戶信息數據中。
將數據與石油放在一起等量齊觀也使得我們可以推演其他的類比形式。比如,繼“數據是新型石油”而來的就是“分析學是新型的冶煉廠”。這里的“分析學”指的是現(xiàn)在應用于海量數據分析并從中汲取知識的計算技術的集合,體現(xiàn)的是人工智能領域的實用動機。在冶煉技術被發(fā)明之前,石油只是偶爾滲出地面的,可以用于治療燙傷及涂在獨木舟上起防水作用的黃黑色液體。一旦經過冶煉分離成煤油和汽油后,石油就成了工業(yè)革命的推動力。有人認為更大的硬盤能夠儲存更多的信息,這種想法一點也不讓人們感覺出乎意料。數據石油與人工智能時代的數字冶煉技術強強聯(lián)手才能真正帶來重大變革。
在數字革命崛起的前幾年中,最傲人的財富來自物品的銷售。谷歌的“廣告聯(lián)盟”和“關鍵字廣告”項目賦予了商販前所未有的能量,讓他們能夠發(fā)掘有意愿并且能夠為他們的服務或商品買單的顧客。但這只是開端。一旦與數據結合,機器學習的各類強大工具的應用前景就遠不局限于將法律服務推送給有需要的人。就我們可以如何利用數據理解并掌控整個世界而言,商品銷售只觸及皮毛。這種新型財富的重要性不僅僅體現(xiàn)為富豪榜上的席位,以及龐大的農場或宅院。
在2017全球億萬富豪榜上,馬克·扎克伯格位列西班牙紡織業(yè)與零售業(yè)巨頭阿曼西奧·奧特加(Amancio Ortega)之下。但正是財力略微遜色的扎克伯格在2016年8月意大利地震后造訪當地,一時間引發(fā)舉世關注。扎克伯格會見了意大利教皇,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他們(扎克伯格與意大利教皇)就如何利用通信技術幫助人類尤其是弱勢人口消除貧困,促進文化碰撞交流及傳遞希望等話題進行了親切的會談”。扎克伯格送給意大利教皇一架無人機,表示他愿意利用這項技術讓互聯(lián)網走進全球貧困人口。反之,奧特加則不太可能與教皇會晤,談論如何運用他旗下的颯拉(ZARA)品牌的商業(yè)模式來幫助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qū)的人們脫離貧困。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是著名的投資大師,他立志要將其所擁有的巨額財富捐贈出去。但是,人們不會指望巴菲特改變世界。巴菲特或許比扎克伯格財力雄厚,但他的文化影響力卻大不如扎克伯格。
數字時代的技術集成包不斷重塑著我們的眼界
王牌財富的引入往往會讓人產生強烈的不公平感。有的人對于聲勢漸起的財富的觸覺比他人敏銳,他們利用機遇進行交易,但這些交易事后會被認為有失公允,盡管在交易達成時并沒有人覺得有何不妥。
20世紀初期,有人在美國中西部和南部各州的農用地之下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石油資源。那些對石油在工業(yè)革命技術集成包中的核心地位了然于心的人想利用農民不熟悉工業(yè)技術集成包的特性這一點,趁機以低價獲取石油的開采權。在電影《血色黑金》(There Will Be Blood)中有個令人難忘的場景:丹尼爾·戴·劉易斯(Daniel Day Lewis)所扮演的角色丹尼爾·普萊恩維尤(Daniel Plainview)描述了他打算如何從森迪(Sunday)一家手中低價買下土地,而這個價格根本無法體現(xiàn)這片土地下所蘊藏的石油的價值。他說:“我可不打算給他們出到石油應有的價格,我會給他們鵪鶉的價格。”從這片土地對森迪一家能夠產生的價值而言,這個價格已經是無比豐厚的了。但令普萊恩維尤失望的是,伊萊·森迪(Eli Sunday)出人意表地透露出其實他了解這片家族土地下埋藏的石油的價值。
這些買賣的確都是經過雙方首肯的,我們又該如何看待這一事實呢?似乎這種交易正是自由市場經濟的擁護者極力稱頌的。雙方事后都信心十足地認為自己在交易中占到了便宜,但其實,其中一方卻從另一方無法獲取的信息差中牟利。20世紀初期的農民為通過出售流淌著石油的土地而獲得的收入洋洋自得,就像是有人發(fā)現(xiàn)自家閣樓上一幅花里胡哨的畫竟然能賣出100美金而樂不可支一樣,殊不知買家其實知道那是畢加索的真跡。賣畫人當時不會后悔,可是我們不難想象,等到他恍然大悟后會如何捶胸頓足。對于一樁交易公平與否大家都各執(zhí)一詞,但這種分歧本身無法推演出哪一方說的是對的。然而,關于出售油畫這件事,賣家也會認為知曉真相后的判斷才是合理的。同理,賣出蘊藏石油的土地的貧苦農民事后會對這場交易懊悔不已,雖然當初在交易之時他還沾沾自喜。
農民對深埋于土地之下的石油的真正價值一無所知,他們容易被別人蒙騙,這與如今我們大多數人面對數字財富的情況如出一轍。現(xiàn)在,我們之所以授權臉書掌握自己的個人信息,或是支付費用給23andMe公司,讓它獲取并分析我們的基因數據,是因為我們并未充分了解這些信息其實就是財富。數字時代的技術集成包不斷重塑著我們的眼界。我們將個人信息拱手讓給臉書,就像是原始采食者將一塊土地的專屬權奉送給一位農民,因為這不過是他們廣闊的狩獵采食地盤的小小一隅;也很像是20世紀20年代得克薩斯州的農民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就交出了自身所擁有土地中的石油礦藏,因為他們在這些土地上耕種莊稼收獲甚微。這兩個案例的共同之處是人們未能充分了解所讓渡物品的真正價值。
雅龍·拉尼爾將數字小白與谷歌、臉書等公司完成的交易中的不平等書寫得淋漓盡致。一位地主會將土地的耕種權賜予農民,因而他也將有權征收這些農民的勞動成果以作為回報。現(xiàn)如今,谷歌和臉書賦予了我們在其數字耕地上勞作的權力,作為回報,他們也將有權收割我們創(chuàng)造出的幾乎所有財富。歐洲封建時期的社會架構在今天的我們看來是不公平的,但可能對于當時的農民而言,這并無太大的不妥。我們可以預想,后代子孫如何看待現(xiàn)在的我們,無異于我們現(xiàn)在如何看待中世紀的農民:我們現(xiàn)在認為使用谷歌的引擎搜索技術并將個人數據交付給谷歌是一種對等交換,而中世紀的農民在地主的土地上耕種,因而地主能合情合理地占有他們的大部分勞動成果,這兩者在某種程度上是相似的。
不計其數的人點擊確認“我同意”,鮮有人會認真閱讀協(xié)議條款
現(xiàn)在,當人們下載新版的蘋果音樂軟件iTunes的時候,他們往往會認為那些使用條款和隱私政策都令人討厭,必須快速跳過,好早早看到蘋果公司為他們提供的免費好物。幾乎沒有人會愿意花心思去閱讀那些承載著我們各類承諾的協(xié)議條款。倘若這些文本改換成許諾放棄自己的靈魂或是交出長子長女的話,也可能有不計其數的人點擊確認“我同意”,這也就印證了鮮有人會認真閱讀協(xié)議條款的事實。
蘋果公司在制定這些條條框框的時候所花的氣力遠遠超過我們思考時所下的功夫。他們全面徹底地調查過相關的法律條款,比如,他們調查過如果一位顧客堅稱自己點擊“我同意”,只是為了從程序上顯示自己讀完并理解了協(xié)議內容,而其實他根本就沒看時,法庭會如何回應這樣的申訴。這些公司對數字時代的技術集成包所產生的財富了然于心,因而也對他們要從我們手中索取的東西的真正價值心知肚明。他們無償地獲得了我們的數據的專屬權。
馬克·扎克伯格鏗鏘有力地說:“我在努力打造一個更為開放的世界。”他在兢兢業(yè)業(yè)地設定一項全新的信息共享式社會準則。一位行業(yè)的領航者說出的話竟然與那些心靈導師的言論別無二致,這倒也不賴,仿佛在開場白過后大家就要進行集體擁抱了。但是,如果你對數字時代的技術集成包有所了解的話,你就會發(fā)現(xiàn)扎克伯格所說的其實與傳統(tǒng)商界人士身上體現(xiàn)的雄心壯志——謀取巨額財富相差無幾。臉書驚人的資產值正是建立在占有我們所分享的一切信息的基礎之上的。臉書深知我們分享的信息越多,他們獲取的信息就越多,其道理就如同酒吧老板心里清楚,免費的咸味堅果上得越多,啤酒的銷量就越好一樣。扎克伯格大言不慚地表示臉書旨在“打造一個更為開放的世界”,這倒有些像是在說下帶餌的魚鉤的目的是喂魚。
2015年,23andMe公司召開了一次新聞發(fā)布會,宣告其客戶人數達到了100萬。“上周,我們?yōu)榈?00萬名客戶檢測了基因型。你們都是推動變革的100萬人中的一分子。100萬不僅僅是一個數字,它還是一個轉折點。我們正在掌控自身的數據,擁有我們的個人信息所有權。我們堅信更透徹地了解自己不僅能惠及自身,更能造福社會。”這番話中的“我們”與“我們的”的指代主體有些含糊,可以被理解為“我們(23andMe公司)現(xiàn)在擁有我們(你們)的數據的所有權”。這種解讀方式在23andMe公司的客戶急不可耐地點擊跳過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xié)議的行為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協(xié)議中聲明,“通過提供樣本……你無權享有任何由23andMe公司或其合作單位開發(fā)出的研究成果或商業(yè)產品”。
23andMe公司期望能在與生物制藥行業(yè)的合作中攫取大量的財富。無論如何,它都不會想著要與那些花錢求著將自身數據奉送給23andMe公司的人一起分享財富。23andMe公司認為,奉送自身數據的人應當感恩戴德,感謝23andMe公司推出了可以由個人或保險公司出資購買的新型療法和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