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內核是一種開源的類 Unix 操作系統(tǒng)宏內核。
Linux 內核是 Linux 操作系統(tǒng)的主要組件,也是計算機硬件與其進程之間的核心接口。它負責兩者之間的通信,還要盡可能高效地管理資源。之所以稱為內核,是因為它在操作系統(tǒng)中就像果實硬殼中的種子一樣,并且控制著硬件的所有主要功能。內核的用途主要有以下 4 項工作:
內存管理:追蹤記錄有多少內存存儲了什么以及存儲在哪里
進程管理:確定哪些進程可以使用中央處理器、何時使用以及持續(xù)多長時間
設備驅動程序:充當硬件與進程之間的調解程序/解釋程序
系統(tǒng)調用和安全防護:從流程接受服務請求
在正確實施的情況下,內核對于用戶是不可見的,它在自己的小世界(稱為內核空間)中工作,并從中分配內存和跟蹤所有內容的存儲位置。用戶所看到的內容則被稱為用戶空間。這些應用通過系統(tǒng)調用接口(SCI)與內核進行交互。
Linux系統(tǒng)內核概述
1. 內核簡介
單內核體系設計、但充分借鑒了微內核設計體系的優(yōu)點,為內核引入模塊化機制。
Linux 內核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有以下幾部分:
2. 內核模塊
2.1 uname 命令
2.2 lsmod 命令
顯示由核心已經裝載的內核模塊
命令定義
字段含義
第 1 列:表示模塊的名稱
第 2 列:表示模塊的大小
第 3 列:表示依賴模塊的個數
第 4 列:表示依賴模塊的內容
2.3 modinfo 命令
顯示模塊的詳細描述信息
2.4 modprobe 命令
裝載或卸載內核模塊
命令定義
bash
2.5 depmod 命令
內核模塊依賴關系文件及系統(tǒng)信息映射文件的生成工具
2.6 insmod 和 rmmod 命令
裝載或卸載內核模塊
不解決依賴關系,需要自己手動卸載
3. /proc 目錄
內核把自己內部狀態(tài)信息及統(tǒng)計信息,以及可配置參數通過 proc 偽文件系統(tǒng)加以輸出。
3.1 sysctl 命令
語法格式
3.2 修改配置文件
3.3 實戰(zhàn)演示
4. /sys 目錄
sysfs 偽文件系統(tǒng),輸出內核識別出的各硬件設備的相關屬性信息,也有內核對硬件特性的設定信息。有些參數是可以修改的,用于調整硬件工作特性。
4.2 ramdisk 文件的制作
4.3 查看 ramdisk
5. 編譯內核
5.1 前提準備
簡單依據模板文件的制作內核
5.3 詳解編譯內核
如何在已經執(zhí)行過編譯操作的內核源碼樹做重新編譯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
電子技術應用專欄作家 一口Linux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VJFXFs8430SrpnJTmUsI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