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5 日消息,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UNSW)研究團隊在能源存儲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成功開發(fā)出一種利用質子代替鋰離子的電池。這種可充電質子電池采用了一種名為四氨基苯醌(TABQ)的新型有機材料,這種材料能夠促進質子的快速移動,從而實現高效的能源存儲。
新電池具有充電迅速、循環(huán)壽命長、即使在零下溫度下也能高效運作的優(yōu)點。研究團隊表示,結合 TCBQ 正極材料,這款全有機電池能提供高容量和長達 3500 次完全充放電的循環(huán)壽命,表現出在低溫環(huán)境下的良好性能,為可再生能源的儲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據IT之家了解,鋰電池作為目前廣泛應用于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中的主流能源存儲技術,雖然被普遍使用,但其依賴有限的鋰資源,并且在快速充電、安全性和低溫性能方面存在不足。
與之相比,質子電池采用的質子資源不僅豐富且環(huán)保,質子在所有元素中擁有最小的離子半徑和質量,能夠實現更快速的擴散和更高的能量密度。此外,質子電池的電解質不易燃,具備更高的安全性。
新型質子電池的原型在測試中表現出色,特別是在容量和循環(huán)壽命方面。實驗結果顯示,該電池的循環(huán)壽命可達到 3500 次,且在低溫環(huán)境下仍能維持良好的性能。研究團隊表示,這些特點使質子電池在包括電網規(guī)模能源存儲在內的多種應用中具有巨大潛力。
電網規(guī)模的能源存儲在整合可再生能源至電網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因為其能夠存儲在生產高峰期產生的過剩能源,并在需求高峰時釋放,確保電力供應的穩(wěn)定性。
研究團隊仍計劃進一步優(yōu)化其性能,未來的研究將集中在開發(fā)具有更高氧還原電位范圍的新型有機材料,以提高電池的輸出電壓。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