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晚,對于中芯國際注定是個不平凡的夜晚。
兩個月時間,董事長、副董事長紛紛“撂挑子”,而本次辭職的蔣尚義任職副董事長不足一年時間。
對于人事大變動,市場紛紛好奇中芯國際到底怎么了?
兩個月時間董事長、副董事長接連“撂挑子”
11月11日當晚,蔣尚義博士(以下簡稱“蔣博士”)稱辭任副董事長、執(zhí)行董事及戰(zhàn)略委員會成員職位。
去年12月15日晚間,中芯國際公告委任宣布蔣尚義博士獲委任為本公司董事會副董事長、第二類執(zhí)行董事及戰(zhàn)略委員會成員,自2020?12月15日起生,彼時公告稱,蔣尚義有權根據聘用合約獲得年度固定現(xiàn)金酬金計67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28萬元)及年度激勵。
值得一提的是,而與此同時,中芯國際聯(lián)席CEO梁孟松被曝在董事會上提出了辭職!不過,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并未當場批準。
據中芯國際披露,在董事會表決過程中,董事梁孟松對委任副董事長、執(zhí)行董事的議案無理由投棄權票。
根據網上流傳的一份聲明,對于此次提出辭職的緣由,梁孟松表示,此次的蔣尚義出任中芯國際副董事長一職的人事變動,其是在12月9日才被董事長周子學告知,此前對此一無所知。言下之意則是,這項人事變動并未提前與其進行充分溝通。梁孟松覺得非常的“錯愕與不解”,覺得“已經不再被尊重與不被信任”,認為已不再需要他繼續(xù)為公司前景打拼奮斗了。
最終梁并未辭職,中芯國際也向其贈予一套價值2250萬元的房產。
不過,如此動態(tài)傳聞不禁引發(fā)外界“一山不容二虎”的猜想。
在市場以為中芯國際內部終于安穩(wěn)了的時候,今年9月3日晚間,中芯國際拋出公告稱,董事長兼執(zhí)行董事周子學博士因個人身體原因,辭任本公司董事長及董事會提名委員會主席的職務,即日生效。
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董事長、副董事長紛紛宣布“撂挑子”原因引人遐想。
對于副董事長辭職的原因,蔣博士稱,因希望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辭任本公司副董事長、執(zhí)行董事及董事會戰(zhàn)略委員會成員職務,自2021年11月11日起生效。
蔣博士已確認其與董事會并無意見分歧,亦無其他與其辭任副董事長及執(zhí)行董事職務有關之事宜須提請公司股東注意。
資本邦了解到,距離蔣博士被任副董事長一職位到辭職不到一年的時間。
蔣博士曾于2016年12月20日至2019年6月21日擔任公司獨立非執(zhí)行董事。
根據彼時任命公告顯示,蔣博士現(xiàn)年74歲,也就是宣布辭職副董事長的2021年,蔣博士已75歲,一九六八年于國立臺灣大學獲電子工程學學士學位,一九七零年于普林斯頓大學獲電子工程學碩士學位,一九七四年于斯坦福大學獲電子工程學博士學位。
畢業(yè)后,彼曾在德州儀器和惠普公司工作。其后,彼于一九九七年返回臺灣,任臺積電研發(fā)副總裁。于二零一三年底退休時,蔣博士的職位是共同首席運營官。之后,蔣博士曾擔任臺積電董事長顧問、本公司獨立非執(zhí)行董事及武漢弘芯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
相對蔣尚義的徹底離開,梁孟松僅辭任了中芯國際的第三類執(zhí)行董事職務。公告顯示,其辭職的原因是“為了專注于履行其作為本公司聯(lián)合首席執(zhí)行官的職責”。
此外,同日,周杰辭任非執(zhí)行董事、薪酬委員會成員及審計委員會成員;楊光磊辭任獨立非執(zhí)行董事及薪酬委員會成員。
業(yè)績、股價表現(xiàn)不佳
在人事動蕩的背后,中芯國際發(fā)布2021年三季度報告。
據其11日晚披露的三季度報告顯示,中芯國際第三季度營收92.81億元,同比增長21.5%;凈利潤20.77億元,同比增長22.6%;扣非凈利13.93億元,同比增長25.0%。
不過,資本邦注意到,從環(huán)比增速上來看,公司出現(xiàn)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形:雖然第三季度營收環(huán)比增長5.49%,但凈利潤環(huán)比大幅下滑51%,扣非凈利潤環(huán)比下滑16%。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11日晚間,上交所對中芯國際有關事項發(fā)出監(jiān)管工作函,不過尚未說明具體緣由。
股價方面,中芯國際11日A股股價低開后震蕩上揚,午后股價盤中突然跳水,跌幅一度逼近3%,截至收盤,公司股價收跌1.57%。
11月12日,中芯國際AH兩地股價低開,截至發(fā)稿,公司兩市股價跌幅近5%。
據中芯國際三季報,明星基金經理蔡嵩松管理的諾安成長三季度共賣出了382.66萬股中芯國際股票。
副董事長上任不滿一年選擇辭職,兩個月時間前董事長也官宣辭職,面臨人事巨大變動,股價表現(xiàn)不佳,遭明星基金減持,市場好奇,中芯國際到底怎么了?